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绍文

作品数:103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航空宇航科学...
  • 29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文化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2篇叶栅
  • 32篇压气机
  • 23篇气动
  • 19篇附面层
  • 18篇高负荷
  • 17篇气动性能
  • 17篇涡轮
  • 17篇扩压
  • 17篇附面层抽吸
  • 16篇扩压叶栅
  • 13篇吸气位置
  • 13篇抽吸
  • 10篇压气机叶栅
  • 10篇冲角
  • 9篇端壁
  • 9篇叶片
  • 9篇弯叶片
  • 9篇流场
  • 9篇高负荷扩压叶...
  • 7篇定常

机构

  • 103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北京动力机械...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哈尔滨船舶锅...
  • 1篇青岛海尔智能...

作者

  • 103篇陈绍文
  • 54篇王松涛
  • 34篇陈浮
  • 34篇王仲奇
  • 14篇郭爽
  • 14篇周治华
  • 10篇宋彦萍
  • 9篇宋宇飞
  • 9篇孙士珺
  • 7篇张龙新
  • 6篇陆华伟
  • 6篇王可立
  • 5篇孟庆鹤
  • 4篇帅永
  • 4篇张鹏武
  • 3篇罗磊
  • 3篇崔涛
  • 3篇丁骏
  • 3篇张洪鑫
  • 3篇杜鑫

传媒

  • 24篇推进技术
  • 15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节能技术
  • 3篇高等工程教育...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燃气涡轮试验...
  • 2篇教育进展
  • 2篇2006中国...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Chines...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 1篇2007年热...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7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转角正弯扩压叶栅流场性能实验与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实验对不同冲角下三种叶型折转角环形压气机直、弯叶栅进、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校核,得到了详细的直、弯叶栅流道内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大折转角叶栅流道内旋涡由多涡结构向单一涡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叶片正弯使得流道内近吸力面的涡系径向掺混作用加强;叶展中部流动分离的加重导致集中涡系破裂,从而引起流道内气流的严重堵塞,这是损失激增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中应用正弯叶片,必须有效抑制中部流动的恶化。
陈绍文陈浮张晓辉王仲奇
关键词:压气机数值仿真叶栅叶片
污垢沉积对某轴流压气机中间两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商业三维数值模拟软件CFX,对某型重型燃气轮机的中间两级核心级轴流压气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流道内叶片和端壁的粗糙度、以及叶片的厚度来模拟压气机内不同程度的污垢沉积,以分析污垢沉积对两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在前、后级动叶分别采用不同的污垢沉积设置,以探讨前级和后级动叶污垢沉积作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前级动叶还是后级动叶的污垢沉积,都将引起动叶通道内角区分离的加剧,从而导致压气机性能的衰减,粗糙度增加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厚度增加,且前级动叶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后级动叶;前、后级动叶各自的污垢沉积对另一级动叶等熵效率的影响都较小,且增加厚度对其影响比增加粗糙度时要大;前、后级动叶各自的污垢沉积对另一级动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压比上,这与污垢沉积引起的流道堵塞程度有关。
张龙新陈绍文孙士珺王松涛王仲奇
关键词:燃气轮机轴流压气机粗糙度
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开槽方案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陈绍文郭爽陈浮王仲奇
关键词:高负荷扩压叶栅
深凹槽式涡轮叶顶间隙泄漏直列叶栅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在低速风洞实验台,对具有不同深凹槽结构平面叶栅在不同间隙尺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五孔气动探针和高灵敏度及高精度的压力扫描阀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的气动参数,对比分析了总压损失的展向分布,并在叶栅端壁和叶片表面进行墨迹显示。结果表明,深凹槽式叶顶结构应用于本文研究的叶栅上是可行的。深凹槽尾缘开口有利于降低叶顶间隙泄漏损失,凹槽前缘开口对前缘附近局部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对整个流动通道涡生成影响不如泄漏流作用强,并且尾缘开口与前缘开口开度的匹配对叶顶间隙泄漏损失有明显的影响。
崔涛陈绍文周治华王晋声王松涛王仲奇
关键词:涡轮
叶片吸力侧反曲率设计对流道内激波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现代航空燃气轮机负荷升高,流道内马赫数提高,激波损失增大,流动熵增增加,气动效率下降,能量损失增加。在大功率高负荷航空燃气轮机中,激波对气动性能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型进行了改型设计,分析了在不同出口马赫数条件下激波的结构,研究了通过控制激波强度以减小叶型损失的方法。研究发现,吸力侧带有反曲率弧段的叶型对于控制激波强度、减少能量损失作用明显。
王宇峰温风波王松涛陈绍文
关键词:气动能量损失
叶顶凹槽间隙气膜冷却的传热数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采用三维气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凹槽间隙底面受到泄漏流冲击的流动特性,对气膜冷却参数对凹槽间隙气膜冷却换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吹风比、冷却孔位置、冷却孔角度对壁面换热的影响,并结合三维流固耦合计算,研究了叶顶气膜冷却方式对叶顶表面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孔位于间隙流动冲击凹槽底面上游位置能有效降低壁面Nu数,获得较低的叶片表面平均温度,此时大吹风比效果更好;所选取的冷却方式使得E3高压涡轮第一级动叶的最大无量纲温度降低了0.156。
周治华陈绍文李伟航崔涛王松涛
关键词:涡轮动叶气膜冷却气热耦合
压气机的静叶与端壁间的间隙流动控制方法及压气机
本发明涉及压气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气机的静叶与端壁间的间隙流动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压气机。该压气机,包括静叶、轮毂与机匣;所述静叶的叶根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轮毂上开设有第一抽吸气道,且所述第一抽吸气道...
陈绍文孙士珺巩赟王松涛
文献传递
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内部流场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做准备,以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口为高亚声速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冲角变化对扩压叶栅壁面流谱以及气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冲角下,后列叶栅内部存在较大尺度的角区分离流动,构成叶栅损失的主要来源;随着冲角增加,流经串列叶栅近端壁处缝隙流道内流体的相对动量增强,后列叶栅角区分离流动受到抑制,端区二次流动损失降低,+3°冲角下,上、下20%叶展区域内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4.4%、6.8%,但前列叶栅叶型分离流动加剧,主流区损失增加;合理协调端壁附面层抽吸技术与串列叶栅技术的应用是提升高负荷扩压叶栅全工况气动性能的关键。
张龙新杜鑫刘勋陈绍文王松涛
关键词:附面层抽吸串列叶栅冲角
燃气轮机原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将所有课程的内容都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的职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在所有教师的工作中。根据“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申请人及所在团队充分意识到落实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开展对于燃气轮机原理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新时代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本文介绍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并以某章节的内容作为案例展示,对实践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陈绍文罗磊杜巍
关键词:能源动力类专业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吸力面附面层吸除对某高负荷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叶栅出口截面损失和气流角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附面层吸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叶栅出口的总压损失,提高气流折转能力;小吸气量时,叶栅总压损失的改善对吸...
郭爽陈绍文宋宇飞张鹏武陈浮
关键词:高负荷扩压叶栅吸气位置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