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雁 作品数:23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和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505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新生儿的住院时间>48 h。其中男290例,女215例。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及诊治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9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27.10,95%CI(2.28~321.83)]、出生体重等级[OR=2.16,95%CI(1.54~3.03)]、住院天数[OR=1.15,95%CI(1.09~1.21)],及采用机械通气[OR=2.55,95%CI(1.29~5.05)]为N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早产为首要危险因素。结论N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早产、低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为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孕妇开展早产预防教育工作,降低早产率,加强早产儿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刘艳丽 程雁关键词: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探讨极早和超早产儿粒细胞与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极早和超早产儿粒细胞(中性、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分析近1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极早和超早产儿出生后8周内的临床数据资料。按照是否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对照组和BPD组,观察不同时间粒细胞比率水平。结果:极早和超早产儿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在第四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在第五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4周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预测BPD是否发生有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616(95%CI 0.513~0.718,P<0.05)、0.615(95%CI 0.512~0.718,P<0.05)。结论: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与BPD发生相关,生后第四周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预测BPD发生最有价值。 周杰 程雁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设为病例组,按照1∶1比例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住院新生儿7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相关变量(孕母年龄、孕产史及妊娠期合并症等,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使用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以及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OR=4.370,95%CI:1.068~17.903)、新生儿感染(OR=1.280,95%CI:1.037~1.666)、新生儿窒息(OR=1.035,95%CI:1.003~1.292)与新生儿发生CH关联密切。结论NRDS、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 郑海涵 程雁 王华峰 陈萍关键词:新生儿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37 2019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为新生儿RDS且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100例,在入院后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成枸橼酸咖啡因+机械通气治疗组(联合组)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给氧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RDS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给氧时间,但在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无优势。 胡婧 程雁关键词:咖啡因 机械通气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间分为EOS组8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与LOS组94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后)。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产相关因素(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住院天数、血培养转阴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EOS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00g患儿占比均高于LOS组(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胆汁淤积患儿占比均高于EOS组,EOS组黄疸患儿占比高于LOS组(均P<0.05);EOS组住院天数和血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LOS组(均P<0.05);LOS组治愈好转率为95.74%(90/94),高于EOS组的93.95%(7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S多发生于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中,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和胆汁淤积在LOS中更为常见,黄疸在EOS中较常见;LOS组住院时间更长,血培养转阴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区分EOS与LOS,根据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治愈率,避免不良结局。 何志成 程雁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晚发型 1990-2019年中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疾病负担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中提取1990—2019年我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DALY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危险因素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死亡率和DALY率的年度平均百分比变化(annual average percentage change,AAPC)以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2019年我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死亡率为1139.527人/10万,DALY率为101275.239人年/10万,与1990年相比,均下降了76.23%。其中,男性和女性新生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30.738人/10万、1033.004人/10万,DALY率分别为109381.824人年/10万、91807.766人年/10万;0~6 d和7~28 d新生儿的死亡率分别为4022.626人/10万、178.166人/10万,DALY率分别为357481.444人年/10万、15844.063人年/10万。1990—2019年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死亡率和DALY率的AAPC均为-4.88[95%CI(-5.17,-4.59)]。小于胎龄儿、早产、环境颗粒污染物和固体燃料燃烧的家庭污染是我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相较于1990年,2019年我国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死亡率、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出生早期男性儿童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儿童,因此应针对小于胎龄儿、早产、环境颗粒物污染、固体燃料燃烧的家庭污染等危险因素制定政策,继续重视孕期保健服务,以期进一步降低出生窒息/创伤所致新生儿脑病的疾病负担。 黄子睿 程雁 陈果 杨旻关键词:新生儿脑病 出生窒息 创伤 疾病负担 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早产儿生后即监测血常规,出生一周后出现一次或多次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1.5×109/L的纳入病例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组,n=60例),另60例血ANC≥1.5×10^(9)/L的早产儿按1∶1匹配纳入对照组。收集可能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胎龄将病例组患儿分为极早/超早产儿组(胎龄<32周)、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比较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出现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OR=5.123,95%CI:1.341~22.473)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延长(OR=1.345,95%CI:1.187~1.579)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密切相关(P<0.05)。病例组不同胎龄患儿比较发现,胎龄越小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越长,越有可能发生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胎龄越小出现的时间越晚;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胡海玉 张坤龙 程雁关键词:早产儿 晚发型 中性粒细胞减少 安徽省部分地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分析安徽省部分地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22年5月新生儿科治疗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ELBW)的临床资料,按1:3的比例,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n= 44)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n=132),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评分等之间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 患儿共167 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与VLBW/ELBW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孕母妊娠期高血压是VLBW/ELBW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651、0.65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12。结论 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孕母妊娠期高血压是VLBW/ELBW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风险因素。 常莉杰 程雁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 颗粒蛋白前体在小儿ARDS和重症肺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小儿感染性因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重症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诊断为ARDS患儿30例(ARDS组)、重症肺炎患儿30例(重症肺炎组)及心源性疾病并有呼吸困难表现的患儿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入院确诊为ARDS或重症肺炎时空腹血浆PGRN水平,测定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重症肺炎组、ARDS组患儿的PaO2/FiO2、PCIS均呈递减趋势(F值分别为706.094、123.331,均P<0.05)。对照组、重症肺炎组、ARDS组血浆PGRN水平呈递增趋势(F=407.585,P<0.05)。线性相关结果显示,血浆PGRN水平与氧合指数、PCIS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06、-0.894,均P<0.05)。血浆PGRN水平对重症肺炎发展为ARDS有一定的预测价值(Z=17.924,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发生ARDS的最佳截断值为138.862ng/mL,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78.1%。结论血浆PGRN水平的检测有助于ARDS与重症肺炎早期鉴别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贝丹丹 程雁 王宁玲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肺炎 小儿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2024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危险因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11例早产儿根据有无PDA分为PDA组37例及无PDA(nPDA)组74例。再根据有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分为四组:有NRDS-有PDA(NRDS-PDA)组25例、有NRDS-无PDA(NRDS-nPDA)组20例、无NRDS-有PDA(nNRDS-PDA)组12例、无NRDS-无PDA(nNRDS-nPDA)组54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早产儿发生PDA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胎龄、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10-min Apgar评分、NRDS、有创呼吸支持与早产儿PDA有关(P<0.05)。NRDS是早产儿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DS-PDA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均高于NRDS-nPDA组,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低于NRDS-nPDA组(P<0.05)。nNRDS-PDA组SI、CO、CI均高于nNRDS-nPDA组,TPRI低于nNRDS-nPDA组(P<0.05)。SV、SI、CO、CI较高和TPRI较低是NRDS早产儿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CO、CI较高和TPRI较低是无NRDS早产儿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RDS是早产儿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NRDS早产儿,SV、SI、CO、CI较高和TPRI较低是其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NRDS早产儿,SI、CO、CI较高和TPRI较低是其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贤伟 程雁 项云关键词: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