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菲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有机质
  • 3篇污泥
  • 3篇污泥处理
  • 3篇响应面
  • 3篇响应面设计
  • 3篇除臭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动力学
  • 1篇水中氨氮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研究
  • 1篇化物
  • 1篇监测点
  • 1篇河水
  • 1篇氨氮
  • 1篇COD

机构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林
  • 6篇雷菲
  • 4篇李辉山
  • 2篇拦继元
  • 1篇孟令伟
  • 1篇周春雨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泡技术对污泥除臭增有机质效能的响应面设计
利用微泡技术实现污泥内组分释放和氧化,并利用臭氧氧化分离提取,基本消除了污泥恶臭。响应面法实验设计的优化条件如下:O3浓度为70%,反应釜压力0.3 MPa,保压时间为90 s,循环次数为5次。结果表明:该优化条件下,臭...
卫旭琴雷菲李辉山杨林
关键词:污泥处理响应面设计
文献传递
砂石过滤河水中COD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2018年
为研究砂石过滤吸附水中有机物的规律和性能,以西宁市湟水河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性,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慢砂吸附COD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石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非线性的Langmuir方程,通过Langmuir方程相关参数和试验校对得出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砂石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得出该条件下最大COD吸附量为36.36 mg/kg,而一级动力学模型的误差较大。在热力学分析过程中ΔH为负值说明净砂对水中COD的吸附为放热过程,ΔG也为负值说明吸附可自发进行,ΔS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
卫旭琴雷菲王琼瑶拦继元杨林
关键词:COD动力学热力学
微泡技术对污泥除臭增有机质效能的响应面设计
2017年
利用微泡技术实现污泥内组分释放和氧化,并利用臭氧氧化分离提取,基本消除了污泥恶臭。响应面法实验设计的优化条件如下:O3浓度为70%,反应釜压力0.3 MPa,保压时间为90 s,循环次数为5次。结果表明:该优化条件下,臭味强度降低5个等级,有机质含量由30%增至40%,水分降至65%~75%,除臭增有机质的效果较好。
卫旭琴雷菲李辉山杨林
关键词:污泥处理响应面设计
湟水河某监测点氮化物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掌握湟水河的污染状况。[方法]对湟水河电力小区桥监测点进行36 h连续水质监测,1 h监测1次,测定氨氮、亚氮和硝氮浓度。[结果]氨氮、亚氮、硝氮单因素分析结果是全天的变化各不相同,氨氮全天超标,呈凌晨到上午较低、中午到深夜较高的规律。亚氮在Ⅰ~Ⅴ类波动,无明显变化规律。硝氮浓度是达标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氨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氮化合物含量的相关信息,基本能够反映湟水河水体中氮化物的变化规律。
雷菲卫旭琴李辉山周春雨孟令伟杨林
关键词:氮化物
微泡技术对污泥除臭增有机质效能的响应面设计
利用微泡技术实现污泥内组分释放和氧化,并利用臭氧氧化分离提取,基本消除了污泥恶臭。响应面法实验设计的优化条件如下:O浓度为70%,反应釜压力0.3 MPa,保压时间为90 s,循环次数为5次。结果表明:该优化条件下,臭味...
卫旭琴雷菲李辉山杨林
关键词:污泥处理响应面设计
砂石过滤河水中氨氮的吸附机制分析
2018年
为了研究砂石过滤吸附水中有机物的规律和性能,以西宁市湟水河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水溶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砂石吸附氨氮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
卫旭琴雷菲王琼瑶拦继元杨林
关键词:河水氨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