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皮瓣
  • 5篇缺损
  • 3篇营养血管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血管
  • 3篇皮神经
  • 3篇皮神经营养血...
  • 3篇组织缺损
  • 2篇蒂皮瓣
  • 2篇引流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缺损
  • 2篇足踝
  • 2篇外科
  • 2篇负压
  • 2篇穿支
  • 1篇岛状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庄蕾
  • 6篇王惠东
  • 6篇丁宝志
  • 6篇黎晓华
  • 4篇陈铿
  • 1篇陈铿
  • 1篇张长青
  • 1篇张世民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宁波市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指及趾皮肤触觉小体的比较研究与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的分布和数量,探讨其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临床和解剖室尸体收集各部位正常人皮肤标本共99例,分别做石蜡切片,以S-100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计算机显微图像摄影与分析系统检测各标本触觉小体数量(以个/mm表示)。SPSS17.0统计分析各部位触觉小体数量及差异。结果:光镜下各部位触觉小体形态相似,均集中位于真皮乳头层内。手指指腹触觉小体数量为(0.43±0.30)个/mm,手掌为(0.20±0.15)个/mm,手背为(0.11±0.12)个/mm、前臂内侧为(0.03±0.06)个/mm、趾腹为(0.34±0.28)个/mm。手指指腹与足趾趾腹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掌、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足趾趾腹与手掌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掌、手背、前臂内侧三者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相近,手指指腹中触觉小体数量最丰富。手指指腹、手掌与足趾趾腹部位触觉小体数量最相近。对于手指、手掌部位的皮肤缺损,足趾是较手背、前臂内侧更为理想的供区。
王惠东黎晓华丁宝志庄蕾陈铿
关键词:触觉小体皮肤缺损皮肤感觉手外伤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时间自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3次清创或封闭负压引流,细菌培养阴性后,选择并设计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一修复。结果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1~82岁,平均46岁;采用腓肠神经皮瓣23例.隐神经皮瓣6例,腓浅神经及其分支皮瓣8例。其中远端蒂37例,常规结扎浅静脉干;保留皮神经7例,未保留30例:带腓肠肌皮瓣2例,未带肌肉的皮瓣35例。皮瓣面积4cm×4cm-15cm×22cm.皮瓣全部成活30例,部分皮肤坏死需要植皮修复的7例,完全成活率81.1%(30/37)。不完全成活率为18.9%(7/37)。随访时间2~36个月,其中1例因术后踝关节感染,出院后3个月在其他医院截肢;3例术后5~8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其余33例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是否伴有动脉、皮神经及深、浅静脉损伤.以及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或肌皮瓣解剖特征上的差异性,灵活选择、设计皮瓣,或组合移植,以确保皮瓣成活。避免术中反复变换体位,减轻皮瓣静脉回流障碍,降低坏死率,提高皮瓣修复的安全性.简化手术.减少损伤。能满足大部分的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及感染骨髓炎创面的修复.并提出最佳选择适应证。
庄蕾黎晓华丁宝志王惠东张世民
关键词:皮神经皮瓣足踝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3
2010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5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非VSD组)进行比较。VSD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69岁,平均46岁。车祸伤3例,截肢术后皮肤坏死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2例,足背1例,前足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5cm×6.0cm~23.0cm×17.0cm。受伤至入院时间2h~2个月。非VSD组:男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50岁。车祸伤6例,地震挤压复合伤1例,骨髓炎感染创面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3例,前足及足背4例,足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cm×4cm~20cm×12cm。受伤至入院时间1h~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VSD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为(11.8±9.5)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35.4±28.3)d,总住院时间(47.2±35.8)d,切取皮瓣面积(232.8±142.0)cm2,VSD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VSD组分别为(25.8±12.4)d,(33.9±28.1)d、(59.7±32.4)d、(97.3±93.6)cm2,常规抗感染治疗8~14d后创面感染率为80%。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1例、非VSD组2例皮瓣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1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臃肿。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
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陈铿庄蕾丁宝志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
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蒂皮瓣的适应证选择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的异同,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选择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
黎晓华庄蕾丁宝志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腓浅神经皮瓣移植
生态建筑体系之探讨
2009年
从建立生态建筑体系的几个具体方面,讨论了如何在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能源及生态经济的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基础上达到无污无废、高效和谐的生态建筑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庄蕾杨青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文化
负压封闭引流在车祸伤四肢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车祸外伤致四肢创面污染或感染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6例车祸外伤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污染或感染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上肢2例,下肢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者7例,平均4.2h,6~12h者3例,平均7.8h;〉24h者6例,平均22.8d。创面面积15cm×4cm~80cm×20cm。所有病例均彻底清创后覆盖VSD6~10d,1~4次。7例皮瓣修复,6例植皮,3例皮肤脱套伤者予以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结果】13例创面均无感染,肉芽生长良好,修复术后移植皮片及皮瓣一期愈合;3倒原位回植皮肤全部成活。【结论lvsD有非常良好的控制污染创面感染的作用,可促进肉芽生长,为深部组织修复重建及创面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临床优良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丁宝志黎晓华庄蕾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皮肤四肢
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研究
目的 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特征,探讨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及方法学。方法 47 例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
黎晓华庄蕾丁宝志王惠东李泽璐张世民
关键词:皮神经穿支外科皮瓣足踝
同指推进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同指推进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临床收集指端软组织缺损病例47例51指,男42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39.0岁,缺损面积1.0cm×1.4cm-2.0cm×2.5cm,采用同指推进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7例51指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其中30例32指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会评定标准,S_430指S_2,+2指;手功能按TAM法评定,优良率达97%。结论应用同指推进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效果满意。特别是皮瓣术后即有接近正常的感觉,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可作为优选皮瓣推广应用。
丁宝志黎晓华庄蕾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岛状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