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颈动脉
  • 3篇梗死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颅脑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斑块
  • 2篇CTA
  • 2篇成像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环
  • 1篇血管造影
  • 1篇一站式
  • 1篇硬化斑块

机构

  • 6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冀中能源峰峰...
  • 1篇邯郸市第四医...

作者

  • 6篇赵静
  • 3篇张辉
  • 3篇王友明
  • 2篇李永军
  • 1篇刘涛
  • 1篇李保卫
  • 1篇唐英杰
  • 1篇孔繁荣
  • 1篇刘巧珍
  • 1篇赵合保
  • 1篇贺东风

传媒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评价
2022年
深入研究超声与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选取其中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A 检查,并对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法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检测出的斑块在数量和类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CTA检查法检查出颈内动脉的斑块总数为149,明显高于超声检查法的33,组间差异明显(P<0.05);CTA检查出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93.34%,明显高于超声检查法的73.33%(P<0.05);在易损斑块数量检测方面,超声检查结果明显优于CTA检查结果(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法能够有效检测出患者颈总动脉内的易损斑块,而CTA检查法在颈内动脉斑块检测和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临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断方式。
赵静刘巧珍王帅王友明唐英杰
关键词:超声脑梗死CT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种颅脑CTA联合CTP一站式扫描辅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脑CTA联合CTP一站式扫描辅助装置,涉及放射诊断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机构、支撑板、调节机构、检测台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底座机构的顶部,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检测台机构安装在调节...
赵静唐英杰刘巧珍张辉
文献传递
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58例,均行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所有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短径,并比较所有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其λHu比值、标准化碘(水)密度(NIC)及其NIC比值、标准化水(碘)密度(NWC)及其NWC比值、标化有效原子序数(Neff-Z)及其Neff-Z比值;以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四格表以分析能谱CT成像对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绘制ROC曲线以分析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NIC比值在判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 (1)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短径长于非转移病灶(P<0.01);绘制四格表发现,能谱CT成像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60.00%,准确率为69.47%。(2)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λHu、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原发病灶λHu高于非转移病灶(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1〔95%CI(0.737,0.823)〕,最佳临界值为1.35,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72.7%。(3)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NIC、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IC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原发病灶NIC高于非转移病灶(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IC比值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51〔95%CI(0.717,0.811)〕,最佳临界值为1.25,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73.4%。(4)NSCLC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NWC及其NW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SCLC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Neff-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病灶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eff-Z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P<0.05)。结论能谱CT成像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
李永军刘涛张辉赵静赵合保李保卫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显像
多排螺旋CT在诊断儿童血管环合并气道异常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在诊断儿童血管环合并气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的30例血管环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观察血管环与气道的关系。结果血管环畸形中,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4例,肺动脉吊带7例,双主动脉弓5例,左弓右降4例;血管环伴气道狭窄18例(主气道狭窄10例、左主支气管狭窄5例、右主支气管狭窄3例),气管桥7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对称性支气管2例。结论血管环易导致气道受压变窄和气道发育异常,MPR、MIP和Min I等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全面显示血管环与气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贺敬丰贺东风孔繁荣赵静
关键词:儿童血管环多排螺旋CT
头颈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头颈CTA与DSA检查,并以DSA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0例、轻度狭窄30例、无狭窄15例;不稳定斑块92例、稳定斑块13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头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选择Kappa系数检验比较头颈CTA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头颈CTA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691,P<0.05);总体进行二分类(无狭窄为阴性,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为阳性)后,头颈CTA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20、0.653,P<0.05)。头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5%CI:0.795~0.998)、0.913(95%CI:0.821~0.998),灵敏度分别为93.3%、90.2%,特异度分别为86.7%、9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9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4%、57.1%,准确度分别为92.4%、90.5%。结论头颈CTA可有效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赵静刘巧珍张辉李永军李军强王友明唐英杰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与TIA患者颈动脉IMT的关系及对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 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参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关系及对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与清远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216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颅脑CTP检查,并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IMT值。TIA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有无进展为ACI将其分为ACI组和非ACI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IA患者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max)]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对比ACI组和非ACI组CTP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参数对TIA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216例TIA患者有36例进展为ACI,TIA患者ACI发生率为16.67%(36/216);ACI组CBV、CBF均低于非ACI组(P<0.05),MTT、Tmax、IMT值均高于非AC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TIA患者CBV、CBF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MTT、Tmax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CBV、CBF、MTT、Tmax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44%、83.89%和0.869,联合预测的AUC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A进展为ACI患者相比未进展患者CBV、CBF降低,MTT、Tmax、IMT升高。TIA患者CTP参数CBV、CBF、MTT、Tmax与颈动脉IMT具有相关性,且CBV、CBF、MTT、Tmax对TIA患者进展为AC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赵静刘巧珍苗耀巍王帅王友明唐英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