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长林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平扫
  • 3篇器官
  • 3篇门脉
  • 3篇门脉高压
  • 3篇CT平扫
  • 2篇肿瘤
  • 1篇低剂量
  • 1篇断层摄影
  • 1篇诊断肺癌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头部肿瘤
  • 1篇计算机断层
  • 1篇计算机断层摄...
  • 1篇肺癌
  • 1篇腹部
  • 1篇腹部肿瘤
  • 1篇腹腔
  • 1篇腹腔转移
  • 1篇64排螺旋
  • 1篇64排螺旋C...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刘长林
  • 2篇曾凡勇
  • 1篇李文华
  • 1篇王永杰
  • 1篇蔡建国
  • 1篇李君
  • 1篇邹明
  • 1篇金彪
  • 1篇曾旭

传媒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平扫定量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
刘长林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诊断肺癌的对比研究
2022年
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选择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以对比其应用价值,分别是64排螺旋CT的两种扫描剂量(低剂量、常规剂量)。方法:对并发肺癌的患者70例,接收患者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对所纳入的70例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选定两种剂量,以客观分析疾病诊断结果。结果:在毛刺、钙化、空洞、分叶四个征象检出率方面,两种不同剂量下获得的数据差异比较小,P>0.05;在肺癌检出率方面,也是差异不大,P>0.05;但是在放射剂量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更低,P<0.05;对比图像优良率结果显示,低剂量下所得客观数据是95.71%,和常规剂量差异不大,统计值P>0.05。结论:对于罹患肺癌患者,即使是采用64排螺旋CT参数中的低剂量扫描,也可获得和常规剂量一样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辐射剂量比常规剂量要低,更加满足患者对于检查安全性的需求。
刘长林李文华
关键词:低剂量64排螺旋CT肺癌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收治的经活检病理及手术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开展CT诊断,实验组实施增强CT治疗,比对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不良反应、微小种植灶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比对无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种植灶面积及诊断正确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诊断效果明显高于CT诊断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对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种植灶面积诊断的灵敏度更高,可后续推广。
刘长林曾凡勇
关键词: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CT联合MRI在早期头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年
针对早期头部肿瘤以CT联合MRI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021年我院120例疑似头部肿瘤患者,全部接受CT联合MRI检查,金标准定为病理检查结果(其中86例早期头部肿瘤,34例良性病变),对比CT、MRI以及CT联合MRI对于早期头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86例头部肿瘤患者按照肿瘤直径分为≤2厘米组与>2厘米组,比较分析对不同直径头部肿瘤使用CT与MRI诊断的诊断率。结果:金标准定为病理结果,与单一使用CT诊断或MRI诊断,联合使用CT与MRI 诊断头部肿瘤,其一致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更加良好,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早期头部肿瘤的临床诊断,联合使用CT与MRI诊断的诊断效果,相较于单一的CT或MRI检测手段,结果更加精确且理想。而针对直径小于两厘米的头部肿瘤,MRI诊断技术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刘长林蔡建国
关键词:CTMRI
CT平扫定量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
目的 探讨CT平扫定量在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实质器官的影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6例的CT平扫资料,其中45例门脉高压患者组成病变组,41例正常人群组成对照组,观测两组的门脉左右肢汇合部、门脉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
刘长林
CT平扫定量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在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实质器官影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其中45例为门脉高压患者,设为门脉高压组,41例为正常人群,设为正常组,观测2组的门脉左右肢汇合部、门脉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门脉高压组按肝功能分级对以上各部位所对应的CT值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组门脉左右支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分别为(36.97±5.81)、(41.06±7.22)、(42.64±6.07)、(33.18±4.20)及(45.29±4.60)HU;正常组相应部位CT值分别为(43.92±5.71)、(47.19±5.80)、(50.06±7.80)、(36.12±4.50)及(52.38±4.95)HU;以上部位肝功能A、B及C级对应CT值分别为(39.57±4.56)、(36.56±5.46)、(31.24±5.23);(45.23±6.73)、(40.86±6.92)、(36.06±7.12);(45.97±6.07)、(42.76±6.35)、(38.67±7.35);(37.33±4.09)、(33.46±3.97)、(28.23±4.13);(48.66±4.38)、(45.03±4.43)、(40.12±5.32)HU;方差分析显示,门脉高压组与正常组的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和C级各部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时,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将降低,而且肝功能分级越高,CT值越低,提示门脉高压时,对周围器官的功能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曾旭金彪刘长林邹明王永杰曾凡勇李君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门脉高压器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