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伯勋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1篇氮循环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管理
  • 1篇酸性土
  • 1篇酸性土壤
  • 1篇碳酸钙
  • 1篇土壤
  • 1篇内生菌
  • 1篇转运系数
  • 1篇镉(CD)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壁
  • 1篇细胞分布
  • 1篇硝化
  • 1篇硝化作用
  • 1篇硫肥
  • 1篇秸秆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4篇段桂兰
  • 4篇王伯勋
  • 2篇王学东
  • 2篇唐仲
  • 1篇王芳
  • 1篇赵方杰
  • 1篇岑况
  • 1篇张红梅
  • 1篇赵中秋
  • 1篇程旺大
  • 1篇郭安宁
  • 1篇王芳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施加碳酸钙对酸性土壤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闭合氮循环的重要步骤,阐明在酸性土壤施用碳酸钙(CaCO_3)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可为农田质量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湖南省湘潭市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个CaCO_3施加量,分别为0、2.25、4.5和7.5 t·hm^(-2),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分析了不同CaCO_3施加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_3的施加,显著提高了土壤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762.10~868.58mg·kg^(-1),促进土壤硝化作用[0.59~0.82μg·(g·h)^(-1),以NO_2^--N/土计],但当CaCO_3施加量达7.5 t·hm^(-2)时对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对CaCO_3的响应较为复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硝化作用与土壤DOC显著正相关,和NH_4^+-N含量显著负相关,反硝化作用与NO_3^--N含量、土壤DOC显著正相关,和含水量显著负相关.
郭安宁段桂兰赵中秋唐仲王杨扬王伯勋
关键词:酸性土壤CACO3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氮循环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抗砷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5
2018年
微生物对于土壤-植物系统中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至今尚未有研究报道植物内生菌对砷污染的响应.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涂布平板法,以水稻(甬优-538)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2015年5~8月)分离根部、茎部、叶部、穗部(仅成熟期)可培养内生细菌,并通过16S r DNA序列进行菌种鉴定.对分离所得内生菌先用1 mmol·L^(-1)亚砷酸钠[As(Ⅲ)]和10 mmol·L^(-1)砷酸钠[As(Ⅴ)]进行抗砷筛选,再用2mmol·L^(-1)的As(Ⅲ)和20 mmol·L^(-1)的As(Ⅴ)对初筛抗砷菌株进行复筛,以鉴定内生菌对不同砷形态的抗性.结果表明:共获得126株水稻内生菌,归为13个属,水稻幼苗期分离出8个属共37株菌;分蘖期分离出5个属共25株菌;开花期分离出8个属共24株菌;成熟期分离出8个属共30株菌.主要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oudomonas s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抗砷初筛选实验中得到20株菌对1 mmol·L^(-1)的As(Ⅲ)和10 mmol·L^(-1)的As(Ⅴ)的抗性较强,复筛发现其中16株菌对2 mmol·L^(-1)As(Ⅲ)有较强抗性,13株菌对20 mmol·L^(-1)As(Ⅴ)有较强抗性,其中菌株CS1对两种形态砷的耐性最显著.
王伯勋王学东段桂兰
关键词:水稻内生菌RDNA
田间水肥管理措施及石灰施用对水稻Cd As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通过水肥管理及石灰施用等农艺措施阻控水稻Cd、As的积累被认为是经济、易行和有效的措施,但相关措施仍缺乏大田的验证和优化。为此,本研究在湖南省开展了多年多点水肥及石灰施用等农艺阻控对水稻Cd、As积累影响的田间试验。2014—2016年,连续3年在攸县和湘潭研究了常规灌溉、开花后淹水和全生育期淹水3种管理模式对水稻Cd、As积累的影响。结果均表明淹水能显著降低糙米的Cd浓度,但提高了As浓度,后期淹水和全淹水分别使糙米中的Cd浓度降低了15%~30%和26%~45%,但使As浓度提高了6%~25%和11%~65%。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湘潭研究了秸秆、硅肥、硫肥和锰肥及其与石灰联用对水稻Cd、A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和硫肥对水稻Cd、As积累的阻控效果不稳定,大田条件下单独施硅肥难以达到显著降低糙米中Cd、As浓度的效果,施用高剂量(2250 kg·hm-2)的硫肥能显著降低糙米中As浓度。施用生石灰(1500 kg·hm-2)对糙米Cd浓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施用Ca CO3(12 000 kg·hm-2)能显著降低糙米和秸秆的Cd浓度,甬优538的糙米Cd浓度降低了54%,可见,施用足够量的Ca CO3是阻控水稻Cd积累的有效措施。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能降低水稻Cd、As的积累,施用Ca CO3将土壤p H上调至6.5左右是阻控水稻Cd积累的有效措施。
颜惠君王伯勋唐仲杨雨萍王学东段桂兰赵方杰
关键词:水稻镉(CD)水分管理硅肥硫肥
秸秆还田对水稻镉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镉(Cd)是人类一级致癌物,大米食用是以大米为主食人群摄入Cd的主要途径.秸秆还田是秸秆处理中主要方式,在Cd污染稻田被广泛应用,其对水稻Cd吸收及水稻体内Cd的分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选用Cd水稻土,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的秸秆还田用量(0.0%、1.0%、2.5%和5.0%)对Cd的亚细胞分布以及在水稻籽粒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细胞中的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中,占总Cd的86%~95%,茎叶细胞的细胞壁与可溶部分中的Cd含量相当,分别占总Cd的30%~51%和35%~61%.秸秆按1%和2.5%比例还田能显著提高根中Cd含量,以及细胞壁中Cd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并降低水稻体内Cd由根向茎叶转运;但5%的秸秆还田,分蘖期根中Cd含量和细胞壁中Cd含量显著降低,Cd由根向茎叶转运系数提高,灌浆期的根中Cd含量和细胞壁中Cd含量均显著提高,转运系数没有显著变化.大田试验前茬的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中Cd含量均较高,分别是0.49 mg·kg^(-1)和0.67 mg·kg^(-1);油菜秸秆单独还田或与石灰一起还田均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糙米或秸秆中Cd的积累;水稻秸秆单独还田也没有显著改变水稻糙米或秸秆中Cd的积累,但与石灰一起还田时能显著降低糙米和秸秆中的Cd积累;生物炭添加能显著降低水稻体内的Cd积累,且与石灰一起添加降Cd效果更显著.因此,当用Cd污染稻田前茬所产水稻秸秆还田时,建议与石灰一起添加可达到显著降Cd的效果.该研究将为Cd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与秸秆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段桂兰王芳王芳岑况王伯勋程旺大张红梅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亚细胞分布细胞壁转运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