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药学
  • 3篇食管
  • 3篇食管鳞癌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鳞癌
  • 3篇化疗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单抗
  • 2篇药学服务
  • 2篇药学监护
  • 2篇营养
  • 2篇预后
  • 2篇食管鳞癌患者
  • 2篇术后
  • 2篇晚期

机构

  • 1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作者

  • 11篇陈方
  • 10篇程刚
  • 8篇张华鹏
  • 7篇蒋祥德
  • 6篇梁海
  • 4篇刘华
  • 3篇吴炜
  • 3篇杨淼
  • 3篇杨培
  • 2篇王磊
  • 1篇钱立庭
  • 1篇施朕善
  • 1篇陈阳
  • 1篇张庆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与分析
2020年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药物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血糖监测、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进行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的切入点。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和疾病进展,参与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推荐个体化营养制剂及合理的营养配方、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使患者吻合口加速愈合,感染得到控制,血糖平稳,营养状况恢复。
梁海程刚张华鹏张鹏程陈方潘腾莉蒋祥德曾诚
关键词:吻合口瘘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药学服务抗感染
1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营养代谢异常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药学监护被引量:5
2021年
临床药师通过干预1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营养代谢异常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和药物相关性,通过检索文献对其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并发韦尼克脑病进行关联性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减轻并发症的不良影响,使患者病情转归。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确保患者治疗全过程安全、有效。
梁海程刚张华鹏陈方冯翠影杨淼吴炜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营养干预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关联
2021年
目的探究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值,计算LMR值,根据患者LMR值将其分为LMR<3.66组(n=46)和LMR≥3.66组(n=31)。根据N-M分期,患者的分组包括N 0-N 1(n=34)、≥N 2(n=33)和≥M 1(n=10)3组。分析LMR与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R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不同N-M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0-N 1期的2组患者病变部位和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 2期的2组患者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2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R≥3.66组患者的3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LMR<3.66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N-M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年龄、病变部位、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MR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MR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其中LMR≥3.66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另外,年龄、病变部位、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MR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
杨培蒋祥德程刚张华鹏陈方刘华
关键词:食管鳞癌淋巴细胞预后转归
CDTM模式应用于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营养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五阶梯营养治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CDTM模式干预。比较2组肿瘤患者综合营养(PG-SGA)评分、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生活质量(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治疗成本。结果:治疗后,2组PG-SGA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干预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首日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乏力、皮疹、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检查费用、总药物费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M模式应用于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成本,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药学服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吴炜梁海杨淼程刚陈方冯翠影蒋祥德
关键词:肿瘤临床药学服务
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药学监护1例被引量:3
2019年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高血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药学监护,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肠外营养处方、更换营养支持方式、严密监测血糖及电解质等措施,提高了营养支持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使患者吻合口愈合,血糖平稳,营养状况恢复良好。通过此案例显示临床药师作为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协助临床团队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整个营养支持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梁海陈方张华鹏程刚夏茹楠李晓慧张庆曾诚
关键词:吻合口瘘应激性高血糖乙状结肠癌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LR)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NLR最佳截断值分为低NLR组(n=82)及高NLR组(n=40)。分析放疗前NLR水平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低NLR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NLR水平、TNM分期,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LR水平、TNM分期;NLR对食管鳞癌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陈阳陈方施朕善王磊
关键词: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预后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顺铂+紫杉醇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记录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优于对照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含量为(34.20±11.84)ng/mL、(1.87±0.33)ng/mL、(23.85±7.44)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01±10.88)ng/mL、(2.56±0.41)ng/mL、(43.10±5.8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至2021年12月,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26.24±4.12)个月、(19.15±3.77)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8.14±4.08)个月、(12.11±4.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化疗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的表达有关。
刘华杨培蒋祥德程刚张华鹏陈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化疗癌胚抗原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6
2023年
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铂类方案化疗)和联合组(替雷利珠单抗+铂类方案化疗),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水平、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66.67%,疾病控制率86.67%,联合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26.67%、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SCC水平为(8.71±1.56)ng/mL、(42.10±6.31)U/mL、(4.74±1.13)ng/mL、(18.17±3.16)ng/mL,均明显低于化疗组[(17.48±1.62)ng/mL、(50.88±7.90)U/mL、(7.12±1.88)ng/mL、(28.26±4.3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NLR、PLR和SII为2.11±1.17、112.26±31.92、138.92±28.93,显著低于化疗组(2.82±1.32、138.64±37.28、217.85±4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FACT-L量表各维度得分为(22.03±4.28)、(20.46±4.57)、(19.55±4.12)、(22.42±4.21)、(27.74±4.35)、(112.18±17.06)分,均显著高于化疗组[(19.14±3.80)、(18.15±4.24)、(16.82±3.86)、(19.44±3.91)、(25.13±4.16)、(99.87±1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化疗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可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陈方梁海程刚蒋祥德张华鹏王磊
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近期疗效安全性
MUC19突变对派姆单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黏蛋白(MUC)19基因突变对派姆单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MUC19基因突变的老年NSCLC患者36例,在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8例MUC19野生型(MUC19基因未突变)老年NSCLC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派姆单抗2 mg/kg静脉滴注,周期为2 w,共6个周期。出院后通过门诊至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总生存期、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血清CEA、CA125、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肿瘤组织CD8^(+)T细胞数目明显更多(P<0.05)。结论 MUC19突变可改善派姆单抗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延长生存时间。
刘华蒋详德张华鹏程刚杨培陈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丙氨酰谷氨酰胺合理性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建立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本院Ala-Gln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Ala-Gln药品说明书、专家推荐意见和治疗指南等为基础制定Ala-Gln评价标准,应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8年7月至12月使用Ala-Gln的120份归档病历进行评价,作为药学干预前的基线。针对基线评价发现的问题进行药学干预,对2019年1月至6月使用Ala-Gln的120份归档病历进行再评价。结果2018年7月至12月用药合理率为15%(Ci≥0.6有18例)。经同步药学干预,2019年1月至6月用药合理率显著升高(52%,Ci≥0.6有62例,P<0.05),其中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用药监护、禁忌证的不合理病例数均显著低于2018年7月至12月(P<0.01)。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Ala-Gln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本院Ala-Gln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药学干预可以提高用药合理率。
梁海杨淼吴炜程刚赵欢欢陈方潘腾莉蒋祥德
关键词:加权TOPSIS法丙氨酰谷氨酰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