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机制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选取Cu、Zn、Cd进行了温度、盐度和p H三因子控制下的单因素和正交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99、520.33、204.74、3.17、57.35和27.06mg?kg^(-1),其中,Cd、Cu、Zn和Pb含量显著超过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6.60、18.41、11.00和5.69倍,Cd的富集效应最明显。Cr和Ni为低污染水平,Zn、Pb和Cu为中-重度污染水平,Cd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d的污染贡献率极高,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了极高水平。Cu、Zn、Pb、Cd、Cr和Ni的弱酸溶解态所占比例均低于0.10%,但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68.06%、54.61%、45.51%、18.55%、30.05%和29.13%;Zn和Cu的含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水平,较高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可能对生物产生较大潜在危害。沉积物样品中Cu、Zn、Cd的释放量随着上覆水温度、盐度的升高及p H的降低而增大,Cd的释放受温度和p H的影响较低;3种因子对Cu和Cd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温度>p H,对Zn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pH>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湖水库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江涛刘小波韦秋莲李锐高磊陈建耀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化学形态
- 北江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及化学风化特征被引量:16
- 2018年
- 为了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选择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的北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5年6月(汛期)和12月(非汛期)干流和支流河水基本水质参数及主量离子,利用化学计量法及质量守恒法定量评估了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通量.结果表明:(1)北江河水主量离子浓度非汛期高于汛期.岩石的区域分布和矿山活动构成了河水离子浓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北江干流和支流连江为Ca-HCO_3型,而支流滃江则以Ca-SO_4型为主.(2)岩石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贡献率依次为碳酸岩(78.44%)>硅酸岩(14.43%)>降水源(5.42%)>蒸发岩(1.71%).基于碳酸岩是北江径流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滃江流域的矿山开采活动加速了碳酸岩的风化,其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的贡献为7%.(3)汛期与非汛期的碳酸岩风化速率分别为7.49和5.29 t/(km^2·月),年化学风化速率为87.63 t/(km^2·a).研究显示,由于受水热条件、流域面积以及岩性的影响,北江流域年化学风化速率略大于西江流域,远高于东江以及全球流域化学风化平均值,北江对整个珠江流域的风化贡献较大.
- 禤映雪唐常源曹英杰江涛江涛黎坤
- 关键词:水化学化学风化北江流域
- 矿山废水灌溉区农田土壤N_2O的产生及释放机制研究
- 2019年
- 农田系统是温室气体N_2O的主要排放源,目前对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灌溉影响下,农田土壤剖面N_2O的来源识别、转换机制及其控制因子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选择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下游沿岸水稻田和甘蔗田两种典型农田,针对酸性矿山废水灌溉区(上坝村)和天然来水灌溉区(连心村),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包气带N_2O浓度、同位素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定量计算了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中N_2O的贡献比和N_2O转化为N_2的还原比,评价了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AMD影响下,灌区农田土壤剖面N_2O浓度均高于同种作物类型天然来水区土壤,同种灌溉处理下甘蔗田土壤N_2O浓度高于水稻田。甘蔗田表层土壤(0~30 cm)反硝化作用对N_2O产生量的贡献比高于硝化作用,约71.29%N_2O由反硝化作用产生。AMD灌区甘蔗田土壤剖面中N_2O还原成N_2的比例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N_2O浓度峰值处仅有15.54%N_2O被还原成为N_2,而天然来水区N_2O还原成N_2的平均比率高达49.80%。这表明较弱的土壤N_2O还原能力导致较高浓度的N_2O残留在土壤中。相关性分析表明,AMD灌溉通过改变上坝村土壤的pH、重金属含量、含水率从而改变了土壤N_2O的来源途径及还原能力。组合同位素特征值溯源法有效地揭示了农田土壤N_2O的来源和AMD灌区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日后的治理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常伊梅林唐常源李杏李锐曹英杰
- 关键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 飞来峡水库氮磷营养盐形态及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以飞来峡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库区内9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通过测定各形态氮、磷浓度,结合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和氮磷比,分析水库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结构以及来源。结果表明:(1)硝酸盐氮是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磷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颗粒磷和溶解态磷;(2)总氮、总磷浓度总体表现分别为丰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枯水期,氮浓度受生活污染影响较大,磷浓度变化具备面源污染特征;(3)氮、磷元素在丰水期具有同源性,枯水期输入源不完全一致;(4)对比3条主要入库河流(北江干流及滃江、连江等支流)的入库通量,枯水期北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036.0 g/s,丰水期滃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128.4 g/s,丰、枯水期北江总磷通量均最大,分别为85.4和70.3 g/s;(5)DIN/TP介于4.0~47.1,水库属于磷营养限制类型。
- 谢林环江涛李锐唐常源陈建耀曹英杰刘小波曾红平
- 关键词:氮磷比飞来峡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