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作品数:4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辽宁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BMSCs治疗组(C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D组)、BMSCs和人参皂苷Rg1联合治疗组(E组)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BrdU标记BMSCs后行脑室内移植。于造模后4周采用单盲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用焦油紫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rdU、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皮层神经元细胞质中可见深紫色尼氏体;B组呈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尼氏体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B组比较,C、D、E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神经元存活数量增高(P均<0.05),其中E组最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C、E组可见梗死区周围有BrdU阳性细胞;A组NSE阳性表达,B组少量表达,与B组比较,C、D、E组NSE阳性表达增强、以E组最为显著。结论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包翠芬 包翠芳 李磊 刘霞关键词:人参皂苷RG1 骨髓间充质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同种异体BMSCs、ADSCs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 from bone marrow,BMSCs)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SCs,ADSCs)体内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方法体外培养WKY大鼠BMSCs、ADSCs,经成骨诱导后植入wistar大鼠桡骨缺损区,分别于植入后1、2、4、8周进行缺损区HE染色,于1、2、4、8周免疫组化检测缺损区IL-2、TGF-β、TNF-α、CD4、CD8,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上清IL-2、TGF-β、TNF-α的含量。结果 BMSCs、ADSCs移植术后1~2周有少量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IL-2、TGF-β、TNF-α、CD4、CD8蛋白少量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MSCs、ADSCs体内移植后所致的抗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李磊 秦书俭 包翠芬 马刚 李季 刘宇卓关键词:同种异体 抗原性 骨缺损 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7 2012年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使桡骨远端解剖达到复位已不是难事。但仍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全部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目的:综述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12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istal radius fracture,implant material,biocompatibili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12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桡骨远端骨折,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结果与结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科较难处理的骨折,特别是复杂关节内骨折,无论何种处理方法,目的均是为了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全部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而且有时一种治疗方法还不能完全解决某些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因此,尽可能选用最合适、对患者创伤最小的治疗方式来治疗此类骨折。而对于某些复杂骨折,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加以治疗,以达到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和维持治疗后骨折的稳定。 刘振阳 张基仁 齐勇 李磊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植入物 生物相容性 大鼠ADSCs、BMSCs、PMSCs体外诱导成骨样细胞的抗原性差异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ADSCs、BMSCs、PMSCs诱导成骨后在体外环境下的抗原性差异。方法体外培养8周龄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ADSCs、BMSCs、PMSCs,对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采用CD分子表面标志物鉴定细胞并定向诱导为成骨样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与同种异体SPF级近交系WKY大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三者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第五代(成骨诱导前)CD分子表面标志物鉴定:三种细胞均强表达CD29,极弱表达CD34。成骨诱导28d后经过茜素红染色均可见紫红色钙结节;经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后三者均显示深浅不一咖啡色颗粒,Kaplow评级:PMSCs(4分)>BMSCs(3分)>ADSCs(2分)。结论在体外与同种异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中,MTT检测显示三种细胞都表现出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数据分析显示三种细胞诱导前后及三者之间横向比较免疫源性的统计学差异没有显著性。 马刚 秦书俭 包翠芬 李磊 高源关键词:同种异体 成骨诱导 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