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对比剂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 2篇双能量
  • 2篇双能量CT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流量
  • 1篇血管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量
  • 1篇双低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图像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李剑
  • 6篇王栋
  • 5篇石明国
  • 4篇刘豹
  • 4篇刘从伟
  • 3篇石磊
  • 3篇郑敏文
  • 3篇吴志斌
  • 3篇王帅
  • 3篇姜文龙
  • 1篇印弘
  • 1篇张劲松
  • 1篇唐永强
  • 1篇张广文
  • 1篇刘丛伟
  • 1篇杨红兵

传媒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2017年
目的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最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 L/kg。B组采用常规120 k V,造影剂用量1.2 m 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李剑石磊刘豹王栋杨红兵刘从伟吴志斌石明国
关键词:门静脉能谱CT
双能量CT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肝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肝脏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获得线性融合方式在肝脏图像质量应用中最佳加权因子。方法收集50例肝脏双能量CT增强扫描患者线性融合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比较门静脉期加权因子0.1~0.9融合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在加权因子为0.4~0.6的混合能量图像中图像SD较低。加权因子为0.5~0.7时图像的SNR较高,加权因子为0.6~0.8时图像的CNR较高,图像CT值在0.1~0.9加权因子中呈递增趋势。加权因子0.5与0.6、0.6与0.7组SD、SNR、CNR、CT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5与0.7组组间比较CT值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因子0.5、0.6、0.7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评分较高,0.7组最高,0.6组次之。结论双能肝脏增强扫描中加权因子为0.6、0.7时均可获取具有相对较低的SD和较高的SNR、CNR、CT值图像,对于观察肝脏乏血供病灶时选择加权因子0.7融合图像最佳,当在肝损害、脂肪肝背景下时,选用较低SD的加权因子0.6时图像观察较佳。
唐永强李剑王栋石明国
关键词:双能量CT肝脏增强图像质量加权因子
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王帅石磊郑敏文李剑姜文龙刘从伟王栋石明国
关键词:造影剂
运动负荷心脏双能量CT成像评估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初步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能量心脏扫描模式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能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所有患者被分为2组,其中进行运动负荷扫描的患者10例,静息进行扫描的患者8例。所有双能量数据被传至工作站进行双能量重建,重建序列包括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分别在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测量冠状动脉各支近端、中段和远端的强化值和主动脉根部强化值,以此计算冠状动脉强化比率(CER),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被进行分层。碘图所测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0.77±0.05和0.76±0.05,明显低于狭窄<50%和无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1.05±0.35和0.99±0.31,P<0.05。而融合120 k V图像两组比较没有差异性。结论碘图CER是一种可选的方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
李剑石磊王栋刘从伟王帅姜文龙刘豹郑敏文石明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双能量
冠状动脉CT成像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实现冠状动脉均一强化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拟行CCTA检查的77例患者,依据心率将其分为低心率组(44例,心率≤75次/min)和高心率组(33例,心率〉75次/min)。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CTA检查,低心率组对比剂注射流率3.8 ml/s,剂量0.7 ml/kg;高心率组注射流率5.0 ml/s,剂量0.9 ml/kg。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强化CT值以及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并观察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的均一性。两组患者间对比剂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43±6)、(5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7,P〈0.01)。高心率组冠状动脉CT强化值波动范围大,均一性差;低心率组强化CT值波动范围小,均一性好。两组间的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强化CT值以及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图像质量评分1、2分者分别为16、17例,低心率组中1、2分者分别为35、9例,两组均无3分者,两组间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4,P=0.005)。结论在CCTA中依照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切实可行,在不降低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
李剑石明国印弘刘从伟王栋王帅姜文龙刘豹吴志斌郑敏文
关键词:造影剂冠状动脉
双源CT在儿童颞骨检查中低剂量扫描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索儿童颞骨双源CT扫描中,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及正弦确定迭代重建(SAFIRE)技术降低辐射量的能力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儿童,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120kV,180mAs,滤波反投影重建)及低剂量组B组(120kV,110mAs,SAFIRE技术)、C组(100kV,110mAs,SAFIRE技术)、D组(100kV,80mAs,SAFIRE技术),每组30例。统计比较4组的平均CT值、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组间方差分析,4组平均CT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1.02,P>0.05);噪声、CNR、SNR、DLP、ED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3.57、55.60、16.50、406.15、50.80、154.07,P均<0.05)。与A组相比,B、C、D组噪声分别降低36.9%、26.0%、16.3%;DLP分别降低39.5%、60.9%、71.6%;ED分别降低25.5%、50.6%、65.6%。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V)、低管电流(80mAs)及迭代重建技术进行儿童颞骨HRCT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辐射量。
张广文张劲松李剑刘丛伟吴志斌刘豹王栋
关键词:儿童颞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