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金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活性
  • 4篇药物
  • 4篇乙酰化
  • 4篇乙酰化酶
  • 4篇去乙酰化
  • 4篇去乙酰化酶
  • 4篇组蛋白
  • 4篇组蛋白去乙酰...
  • 4篇组蛋白去乙酰...
  • 4篇酰化
  • 4篇抗癌
  • 3篇去乙酰化酶抑...
  • 3篇肿瘤
  • 3篇组蛋白去乙酰...
  • 3篇酶抑制剂
  • 3篇HDACS
  • 2篇药物发现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省分析测...

作者

  • 10篇冯金红
  • 4篇张颖杰
  • 4篇徐文方
  • 3篇王学健
  • 2篇魏云波
  • 2篇吕翠
  • 2篇侯召华
  • 1篇孙春华
  • 1篇方浩
  • 1篇吴学军
  • 1篇何笑荣
  • 1篇赵恒强
  • 1篇张磊
  • 1篇袁玉梅
  • 1篇史强
  • 1篇王毅
  • 1篇程翼宇
  • 1篇王晓
  • 1篇焦杰
  • 1篇邹定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2010年中...
  • 1篇2011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麦方对缺血心肌组织蛋白S-亚硝基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观察参麦方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蛋白S-亚硝基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给药组与模型组,给药组灌胃参麦方(3g·kg^-1)5d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评价心肌损伤程度;Griess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变化;分别采用Biotin Switch法和DAN荧光法对心肌蛋白S-亚硝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方给药组血清CK,LDH活性明显下降(P〈0.05),表明参麦方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效果。此外,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且心肌组织eNOS表达上调(P〈0.01)。相对分子质量90~117×10^3的心肌蛋白发生明显的S-亚硝基化,其S-亚硝基化水平由(4.42±0.60)μmol·g^-1上升至(8.78±1.37)μmol·g^-1 (P〈0.01)。结论: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蛋白的S-亚硝基修饰可能是参麦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
冯金红史强王毅程翼宇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为靶标的抗癌候选药物的发现
徐文方张颖杰方浩张磊焦杰袁玉梅冯金红王学健等
肿瘤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随着HDACs与肿瘤密切关系的逐步阐明,越来越多的HDACs抑制剂显示出了高效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和多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引起肿瘤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抗癌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肿瘤抑制剂
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为靶标的抗癌药物发现
目的:根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三维结构解析,设计合成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从中筛选出高活性抗癌先导化合物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法:以3,5-二碘-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其...
张颖杰冯金红王学健徐文方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化学合成抗癌活性
文献传递
隐丹参酮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机制,为隐丹参酮治疗肿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癌细胞株A549、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透明卵巢癌ES-2细胞5种肿瘤细胞。将不同浓度梯度的隐丹参酮(200、40、8、1.6、0.32μg/mL)分别与5种肿瘤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MTT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活性。选取在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采用流式分析其细胞周期的转变,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评价隐丹参酮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及其对磷酸化的VEGFR1、VEGFR2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5种肿瘤细胞中,隐丹参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抗肿瘤活性最强。细胞周期分析的结果显示隐丹参酮主要能阻断MDA-MB-231细胞于G0/G1期,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P〈0.01),且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下,其抑制侵袭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P〈0.01)。隐丹参酮能抑制血管生成,此外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1、VEGFR2的磷酸化水平。特别是在10μM和20μM浓度下,其抑制活性更为显著。结论 隐丹参酮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冯金红郑婷侯召华吕翠王泉博张浩张宛俊魏云波
关键词:隐丹参酮抗肿瘤抗血管生成
基于微量筛选模型的48种中草药提取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及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微量筛选模型考察48种中药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中药材进行提取,采用微量筛选模型对不同浓度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考察,并采用Origin8.0计算其IC50值。结果表明,几种中药材的不同极性溶剂(水、80%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黄柏、元胡的80%乙醇提取物,丹参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率较高。当上述提取物在实验体系中的终浓度为76.92 mg/L时,抑制率分别为66.72±0.02%、52.67±0.04%、46.84±0.03%,其IC50值分别为295.12、229.09、1202.26 mg/L。本研究结果为从中草药中快速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周思多王晓冯金红耿岩玲赵恒强
关键词:中药乙酰胆碱酯酶
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为靶标的抗癌药物发现
目的根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三维结构解析,设计合成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从中筛选出高活性抗癌先导化合物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法以3,5-二碘-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其进行...
张颖杰冯金红王学健徐文方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化学合成抗癌活性
文献传递
固相萃取/GC/MS测定金银花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GC/MS测定金银花中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用冰浴超声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500 mg)加0.2 g活性炭净化提取液。采用GC/MS全扫描(Full Scan)与标准谱库的谱图匹配比较定性,选择离子模式(SIM)定量。结果14种有机磷农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在0.980 2-1.000 0,最低检测限为0.017 9-0.092 5 ppm(S/N=3),加样品回收率在65.02%-107.04%,RSD为3.6%-8.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为其他中药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参考。
何笑荣邹定冯金红吴学军胡欣孙春华
关键词:金银花有机磷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法固相萃取
基于结构生物学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发现与活性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癌症(cancer)即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生长失控,且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
冯金红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结构生物学抗癌药物肿瘤细胞
RAGE及其配体对CD4^+ T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5年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与配体结合后可启动多条信号通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表达于初始CD4^+ T细胞表面的RAGE在CD4^+ T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阻断RAGE的功能可以抑制多种CD4^+ T细胞参与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近年来,对于RAGE及其配体在CD4^+ T细胞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将着眼于RAGE及其配体对CD4^+ T细胞的作用特别是对其增殖、迁移和分化的作用进行总结。
吕翠侯召华魏云波冯金红Di Yu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配体CD4+T细胞
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D08a:一个潜在的临床抗癌候选药物
<正>目的: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为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合成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并从中筛选出高活性抗癌先导化合物,进行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方法:对合成的一系列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进行体外...
冯金红张颖杰王学健徐文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