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亚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低成本植物油凝胶体系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植物油凝胶体系及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堵剂技术领域,体系包括由以下质量分数的成分组成:11.5~34wt%植物油、60~82wt%水和6~6.5wt%复配乳化剂;所述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5.0~6.0;...
- 赵海洋伍亚军何龙刘玉国任波李亮张潇刘广燕郭娜马淑芬张园焦保雷丁保东李勇陈启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缝洞型油藏复合凝胶堵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缝洞型油藏复合凝胶堵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酰胺单体与单体B复合并发生交联形成凝胶,其具体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酰胺单体、单体聚合物B、交联剂、稳定剂和地层水;其中所述单体聚合物B为丙烯酸‑纤维素磺酸...
- 赵海洋伍亚军李亮任波刘玉国何世伟张潇刘广燕焦保雷郭娜马淑芬张园丁保东甄建伟董周丹
- 一种堵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堵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堵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第一螯合剂、聚合单体、一级交联剂、引发剂和促进剂混合均匀,得到A液;2)将水、第二螯合剂、交联聚合物、二级交联剂和稳定剂混合均匀,得到B液;...
- 石鑫伍亚军 李亮 何龙 杨祖国 王博远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
- 2024年
-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油湿性石英粉的红外光谱相比,PES处理后的石英粉红外谱图中具有S—O键、亚砜S=O键和砜—SO_(2)—键的拉伸振动峰,说明“吸附”为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由于PES吸附在油湿性石英片表面,使得石英片表面较为平坦,平均粗糙度大大减小。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颗粒的Zeta电位为-4.2 mV,用PES处理样品的Zeta电位值随着P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PES与带负电岩石表面的静电排斥力使得PES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砂岩表面。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石英晶体表面的共振频率降幅越来越大,即PES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来越大。另外,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原始接触角为140°,经过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对应的接触角为109°。随着PES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与原油组分的疏水端形成双层吸附结构,此时表面活性剂亲水头基裸露在外面,使得接触角逐渐降低,从而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 石鑫石鑫许艳艳吴贝贝伍亚军侯宝峰
- 关键词:砂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性
- 一种抗盐抗高温高强度冻胶堵水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盐抗高温高强度冻胶堵水剂,以重量份计,该抗盐抗高温高强度冻胶堵水剂含有:磺化改性小分子生物聚合物20~25份,小分子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物2.5~4份,交联剂1.3~3份,以及pH调节剂0.5~1...
- 王雷李亮张建军吴文明巫光胜钱真孙忠杰秦飞刘耀宇郭娜马淑芬伍亚军董周丹
- 文献传递
- 一种纳米油基堵水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一种纳米油基堵水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所述纳米油基堵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疏水纳米多孔混合物与油基硅烷混合液;所述改性疏水纳米多孔混合物包括:预改性疏水纳米粉混合物和疏水性纳米多孔颗粒;所...
- 赵海洋伍亚军李亮何龙任波张潇郭娜马淑芬焦保雷杨祖国潘阳秋李满亮易杰陈友猛
- 一种弹性冻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冻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弹性冻胶颗粒由硅酸盐、交联剂、磺化酚醛树脂、聚乙烯醇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的冻胶经造粒得到,粒径为1×10<Sup>1</Sup>至3×10<Sup>6</Sup>nm。制备...
- 何龙伍亚军 杨映达 石鑫 张建军 董秀民
- 一种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的二元复合控水工艺
-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中的调剖堵水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的二元复合控水工艺。该工艺包括:依次向地层注入前置保护液体系、弱堵体系、过渡体系、强堵体系和顶替体系;所述弱堵体系按注入的先后顺序包括第一氮气段塞、起泡...
- 伍亚军李亮任波刘玉国张潇刘广燕郭娜焦保雷马淑芬张园王建海马清杰刘磊李春磊陈友猛
- 文献传递
- 一种碳酸盐岩油藏堵水用无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油藏堵水用无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堵水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无机凝胶包括质量分数分别为35‑40%的主剂、5‑10%的悬浮剂、5‑10%主激发剂和1‑5%助激发剂,余量为水,所述主剂为粉...
- 赵海洋伍亚军李亮何龙任波张潇刘广燕杨祖国郭娜马淑芬芦海涛张园
- SiO_(2)微纳颗粒对凝胶堵剂耐温性能提升的研究
- 2024年
- 聚丙烯酰胺(PAM)体系水凝胶是采油中常用的堵水调剖试剂,无机微纳颗粒的引入常用于提升PAM体系水凝胶的机械性能,但其引入对凝胶耐温性能的影响则鲜有讨论。为了探索无机微纳颗粒粒径对凝胶堵剂耐温性能的影响,引入5种粒径分别为15 nm、30 nm、100 nm、1μm、10μm的SiO_(2)微纳颗粒并研究其对PAM凝胶高温老化前后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和拉伸强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_(2)粒径的减小,凝胶耐温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iO_(2)颗粒粒径为30 nm时,凝胶的强度和耐温性能最好;与不含SiO_(2)颗粒的凝胶相比,高温老化前含粒径30 nm SiO_(2)颗粒的凝胶的储能模量高约2.1倍、拉伸强度高约4.6倍、同等应变下压缩所需应力更高;高温老化后含粒径30 nm SiO_(2)颗粒的凝胶储能模量高约1.9倍、拉伸强度高约3.3倍、同等应变下压缩所需应力更高。SE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iO_(2)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单位体积凝胶中微纳颗粒表面羟基与PAM中酰胺基形成的氢键链接越多,因此强度越高,耐温性随之提升;但粒径过小时颗粒分散性差,易于团聚,会使得上述效应减弱,因此凝胶机械强度和耐温性能下降。
- 伍亚军马清杰马清杰马清杰李生林王秋莲谭陆西
- 关键词:凝胶粒径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