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沫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完全性脊髓损...
  • 1篇经颅磁刺激
  • 1篇痉挛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F波
  • 1篇H反射
  • 1篇MMA
  • 1篇不完全性脊髓...
  • 1篇磁刺激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刘雅丽
  • 1篇于利国
  • 1篇陈沫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双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作为SCI组,另取7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组。给予SCI组进行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SCI患者(M1区),刺激强度为90%的RMT,刺激频率10Hz,共4周。观察其对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的影响,同时观察rTMS刺激治疗前后患者下肢F波的出现率、潜伏时(F-lat)、H反射潜伏时(H-lat)、H反射以及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值)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与正常组做比较。结果:治疗后,SCI组下肢MAS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SCI组治疗前F波和H反射潜伏时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Hmax/Mmax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治疗后F波的平均潜伏时较治疗前减少(P<0.05),H反射潜伏时无显著差异,Hmax/Mmax值降低(P<0.05);SCI组F波出现率在治疗前后无差异性变化,Hmax/Mmax值和MA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TMS治疗前后SCI患者的电生理和MAS指标变化,提示高频rTMS对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董璐洁于利国陈沫刘雅丽
关键词:脊髓损伤痉挛重复经颅磁刺激F波H反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