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飞 作品数:5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腹腔镜前入路经肝后隧道绕肝带结扎并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变肝癌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前入路经肝后隧道绕肝带结扎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ALTPS)在乙肝肝硬变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合并肝硬变的右肝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全腹腔镜前入路ALTPS方案:一期手术行腹腔镜下门静脉右支结扎,前入路肝后间隙放置绕肝带结扎肝正中裂,不离断肝实质;一期手术10 d后再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结果术前评估行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FLR)为301.48 m 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29.1%,占体质量的0.49%。一期手术后4 d,FLR为496.45 m L,占标准肝体积的47.9%,占体质量的0.81%,FLR较术前增加64.67%;术后第8天FLR为510.96 m 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9.3%,占体质量的0.84%,FLR较术前增加69.48%。术后第10天,二期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二期手术后5 d,测残肝体积为704.53 m L。两次手术时间分别为180 min和220 min,出血量分别为50 m L和400 m 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 d出院。结论作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一种更简便、安全、微创及更符合肿瘤学原则的改良,前入路全腹腔镜下ALTPS也能使残肝在短期内快速增生,并且对合并肝硬变的肝癌手术仍然安全可行。 张宇 陈云飞 路涛 朱世凯 徐均 杨洪吉关键词:肝硬变 腹腔镜 淋巴结转移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胰腺癌216例,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描绘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胰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时间4~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3.8%、20.5%。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12.2%、0%,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8.0%、21.4%,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生存时问长于有淋巴结转移组转患者(X^2=15.803,P〈0.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根治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陈凯 杨洪吉 邓小凡 张宇 朱世凯 赵冀 刘兴超 陈云飞关键词:胰腺肿瘤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预后 猪作为供体的异种肝移植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猪易于饲养,易繁殖,器官大小与人较匹配,并且可通过基因调控技术来增强供受体器官匹配性,因此猪是最佳异种供体器官的大动物模型。目的:总结近年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移植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1-01/2010-12有关以猪及非人类灵长类为供体进行异种移植的文献报道。结果与结论:使用猪作为供体的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可能会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然而异种移植免疫学方面还存在某些障碍,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开发新型免疫抑制剂来解决。至此所进行的研究还不能完全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并且除免疫因素外,还有异种病原的感染问题,如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具有潜在的感染性,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彻底克服免疫排斥和病毒感染等问题。 陈云飞 王轶 杨洪吉关键词:异种肝移植 转基因猪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例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胰腺癌患者均成功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均控制在30min内.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SMV/PV血管侵犯,切除后血管及胰腺断端均无肿瘤浸润.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腹腔出血以及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术后粘连肠梗阻,经再次松解术后痊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4天.截止2013年5月,患者术后生存期6~25个月,平均13个月.目前有4例患者尚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征象,其中1例存活时间超过2年.结论 对于肿瘤侵犯SMV/PV但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切除.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能够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朱世凯 张宇 杨洪吉 刘兴超 陈凯 赵冀 陈云飞 邓小凡 冉清关键词: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设计,将2009年8月—2014年3月12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根据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分为3组,分别采用传统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套入式吻合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黏膜端侧吻合组),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袖套式缝合组),比较各组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袖套式缝合组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两组(均P<0.05);全组总胰瘘发生率18.5%(23/124),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4.8%)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组(29.3%)与黏膜端侧吻合组(22.0%)(均P<0.05);3组间其他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胰管直径与胰腺质地分层后的组间比较显示,胰管直径<3 mm时,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7.1%)明显低于黏膜端侧吻合组(50.0%)(P<0.05);软质地胰腺时,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组(53.3%)与黏膜端侧吻合组(53.8%)(均P<0.05)。按胰管直径与胰腺质地分层后的组内比较显示,套入式吻合组中,硬质地胰腺亚组胰瘘发生率(15.4%)明显低于软质地亚组(53.3%)(P<0.05);黏膜端侧吻合组中,大直径胰腺亚组(7.4%)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小直径胰管亚组(50.0%),硬质地亚组胰瘘发生率(7.1%)明显低于软质地亚组(53.8%)(均P<0.05);袖套式缝合组中,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方法安全简便,能降低PD术后的胰瘘发生率,尤其在胰管直径<3 mm或软胰腺质地时采用此法优势明显。 张宇 杨洪吉 邓小凡 朱世凯 陈云飞 陈凯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