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慧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内
  • 2篇胸内压
  • 2篇通气
  • 2篇内压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肺水肿
  • 1篇血分
  • 1篇血症
  • 1篇源性
  • 1篇正压
  • 1篇正压机械通气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正压通气治疗
  • 1篇射血分数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潘慧
  • 3篇彭沪
  • 3篇徐兵
  • 2篇庄育刚
  • 2篇葛奎
  • 2篇王启星
  • 2篇张翔宇
  • 2篇陈艳清
  • 1篇崔世涛
  • 1篇周天益
  • 1篇李文放
  • 1篇吴嘉俊
  • 1篇姜维
  • 1篇徐亚伟
  • 1篇阮辉辉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正压机械通气时腹内压与胸内压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正压机械通气时,患者在麻醉肌松状态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20例手术后尚处于麻醉肌松状态下,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导尿管,在PEEP分别为0 cmH_2O_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进行间接腹内压和直接胸内压测定。结果所有20例患者的初始腹内压为(8.15±3.46)mmHg,初始胸内压为(9.31±5.72) mmHg,增加PEEP后,腹内压,胸内压均升高。当PEEP分别为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腹内压分别增加至(8.31±3.66) mmHg,(9.92±3.75) mmHg和(12.46±5.55) mmHg,胸内压分别增加至(9.15±5.93) mmHg,(12.23±6.29) mmHg和(16.23±5.99) mmHg。不同PEEP时,腹内压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的腹内压与胸内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R^2=0.789,且P<0.01,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提高PEEP值,能增加患者的腹内压。故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有必要实行腹内压监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潘慧徐亚伟张翔宇彭沪葛奎王启星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腹内压胸内压
ARDS小猪跨膈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拟通过建立家猪ARDS动物模型,测定胸内压、食管压以及胃内压,计算跨膈压,比较ARDS形成前后跨膈压的变化以及其与胸内压的相关性。方法5只小家猪,麻醉后置入食管气囊管、胃囊管以及胸管,测定食管压、胃内压以及胸内压,并计算跨膈压。以ARDS形成前所测吸气末压力为自身对照,通过盐水肺灌洗建立ARDS模型;测定ARDS形成后吸气末食管压、胃内压以及胸内压,计算跨膈压,比较跨膈压、胸内压的变化,并分析跨膈压与胸内压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ARDS形成前吸气末食管压、胃内压以及胸内压分别为(7.3±1.9),(25.5±2.4),-(1.23±0.21)cmH,0(1cmH,0=0.098kPa);ARDS形成后其压力为(4.7±1.4),(31.1±3.1)和-(1.79±0.28)cmH2O;跨膈压A为胃内压与胸内压相减所得,跨膈压日为胃内压与食管压相减所得,跨膈压B相应的由ARDS形成前的(18.2±1.6)cmH2O增加为形成后的(26.4±2.1)cmH,0,这些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形成前胸内压与食管压、跨膈压4和B的r值分别为(0.93±0.025),(0.88±0.023)和(0.87±0.37),相关程度很高(P〈0.01);ARDS形成后胸内压与食管压、跨膈压A和日的r值分别为值分别为(0.82±0.21),(0.81±0.20)和(0.78±0.31),虽较ARDS形成前有所下降,但仍有极高的相关度(P〈0.01)。结论ARDS形成前食管压、跨膈压与胸内压均有较高的相关性;ARDS情况下两者与胸内压的相关程度较ARDS形成前有所降低,但仍有很高的相关性;ARDS形成后跨膈压增加,呼吸做功增加,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
葛奎王启星彭沪庄育刚吴嘉俊潘慧李文放张翔宇徐兵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跨膈压胸内压呼吸功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近二十年来,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的日益增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该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诊断手段也有了新的补充。有必要对目前有关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作一探讨。
潘慧陈艳清徐兵姜维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BNP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症患者183例,分室上性(AV)组和室性(V)组,AV组分为治疗(AVA)组和对照(AVC)组,AVA组予以胺碘酮,AVC组予以西地兰治疗。V组亦分为治疗(VA)组和对照(AVC)组,VA组予胺碘酮治疗,VC组予利多卡因治疗,通过临床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AVA+VA)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AVC+VC)6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时静脉胺碘酮治疗能有效地予以控制。
周天益崔世涛徐兵庄育刚潘慧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伴低氧血症的前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并发严重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我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在吸氧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20例)给予初始EPAP 4-6 cm H2O及IPAP 6-8 cm H2O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20例)为吸氧与药物治疗。观察记录治疗1h后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应用Bi PAP通气1h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PaO2、PaCO2、pH值改变等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中,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氧合,短期疗效优于单纯吸氧与药物治疗。
潘慧彭沪陈艳清孔铭颢阮辉辉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