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迪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灌注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炎症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脑灌注不...
  • 2篇脑灌注
  • 2篇脑灌注不足
  • 2篇脑缺血
  • 2篇斑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性疾病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8篇马迪
  • 7篇冯加纯
  • 1篇邢英琦
  • 1篇陈盈
  • 1篇程莹莹
  • 1篇解婷婷
  • 1篇朱颖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脑灌注不足--远隔缺血后处理新的应用领域
尤久琳马迪冯加纯
脑血流调节障碍与老年特发性直立性头晕/眩晕
2023年
直立性头晕是神经内科常见头晕或眩晕的原因之一,过去由于缺少诊断手段和诊断标准没有专家共识或诊治指南。本文根据2019年巴拉尼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国际标准,结合本人在临床工作的经验积累,特别提出了老年人直立性头晕/眩晕可能的相关机制和诊治意见,总结这篇文章,供临床医生参考。
马迪王晶苏醒麒程莹莹冯加纯
关键词:直立性低血压
卒中后免疫抑制与辅助性T细胞17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卒中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卒中可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Th) 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卒中后增加,进一步促进卒中后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卒中后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徐瑞马迪包立阳冯加纯
关键词:卒中免疫抑制法TH17细胞
MicroRNAs在动脉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实质是血管壁、血流和血液有形成分三者中单发或多发性异常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最初的脂斑脂纹发展为复杂的易损斑块及破裂的过程中涉及多种病理改变。
郝玉蕾辛美萤朱颖冯加纯马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ICRORNAS斑块形成病理生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炎症性疾病
远隔缺血处理对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缺血处理(ischemic conditioning)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根据处理的时间不同,缺血处理分为缺血前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缺血过程中处理(ischemic per-conditining)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分别在脑缺血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对脑组织进行一系列短暂的阻断血流/再灌注,以激活多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减轻脑组织损伤。由于其临床应用受到对脑实施额外缺血风险的限制,近些年来,缺血处理的概念扩大至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通过袖带加压阻断肢体血流之后再复流,可以反复多个循环,也能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由于RIC的无创性,而且肌肉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好,已经由临床试验证实对急性脑缺血是有效的[1]。理论上讲,RIC对慢性脑灌注不足的患者同样应该有效,并已经被研究证实[2,3],然而相关的研究数量较少,而且关于RIC在慢性脑灌注不足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尤久琳陈姝娜高斌解婷婷冯加纯马迪
关键词:慢性脑灌注不足神经保护作用脑组织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急性脑缺血缺血后处理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脑卒中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大,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重要问题,因此,了解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易损斑块的破裂造成血栓形成及动脉-动脉栓塞[1]。易损斑块的典型病理特征是薄纤维帽、较大的脂质核心、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外膜及斑块内炎症浸润以及扩张性重塑等[2]。
窦曼曼陈盈马迪邢英琦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娱乐性滥用氧化亚氮致神经系统损伤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
2022年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_(2)O),又称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由于N_(2)O吸入后可使人产生短暂的欣快感的特点,从19世纪便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性药物,方便的获得途径使其娱乐性滥用率越来越高。在中国,N_(2)O被列为危险化学品,有较多的非法获取途径,娱乐性吸入N_(2)O的现象随着留学生的引进也越发普遍。一次性大量吸入N_(2)O可引起呼吸道冻伤、缺氧、窒息;长期过度吸入可导致神经、血液等多系统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从N_(2)O滥用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杨锋郝玉蕾(综述)马迪冯加纯
关键词:氧化亚氮脱髓鞘
PK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炎症中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极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组织可分为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区。中心区缺血程度最严重,神经元迅速坏死。而周围半影区缺血较轻,神经元功能受到抑制,是主要需要挽救的区域。通过时间窗内及时药物溶栓或机械取栓及时恢复脑血流是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法。
苏醒麒王晶马迪冯加纯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激酶C神经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