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虎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肿瘤
  • 2篇肿瘤外
  • 2篇肿瘤外科
  • 2篇外科
  • 2篇胃癌
  • 2篇腺癌
  • 1篇腋窝
  • 1篇腋窝入路
  • 1篇营养管
  • 1篇预后
  • 1篇皂苷
  • 1篇人胃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入路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转...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术后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7篇汪虎
  • 6篇谢波
  • 5篇李靖
  • 5篇贾建光
  • 3篇潘成武
  • 2篇喻大军
  • 1篇张配
  • 1篇许培权
  • 1篇姚廷敬
  • 1篇钱军
  • 1篇孙思雨
  • 1篇刘永红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RNA-50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RNA-506(miR-506)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506在3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P50(P25,P75)表示;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miR-506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506表达水平为0.301 0(0.069 5,0.349 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2.361 5(1.906,3.658 0)和良性组织2.671 5(2.274,2.99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06在正常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miR-506水平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HER-2和Ki-67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TNM分期、不同ER、PR和P53表达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50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降低,miR-506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病理过程,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
汪进城汪虎张配刘永红许培权
关键词:乳腺癌QRT-PCR免疫组织化学
ADAMTS7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7(ADAMTS7)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ADAMTS7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应用R软件对数据整理比较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差异基因批量化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及绘制列线图;分析ADAMTS7基因表达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对目的基因行富集分析,预测目的基因调控胃癌进展及预后可能的机制。结果:ADAMTS7在不同种类肿瘤中表达不同,其表达水平一般上调。其中,ADAMTS7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生存分析表明,ADAMTS7高表达患者具有较差的总生存率及较差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DAMTS7高表达、N3期、年龄大于65岁及残余肿瘤是胃癌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APK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是ADAMTS7高表达影响胃癌的机制。结论:ADAMTS7高表达水平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为胃癌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靶点。
汪虎李靖谢波张晨嵩潘成武张新鑫王辉贾建光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信息学
课程思政合理比重对肿瘤外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在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合理比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220名,随机分为10 min组(试验组,n=116)和5 min组(对照组,n=104)。试验组在在每节课融入10 min课程思政内容,对照组在每节课融入5 min课程思政内容。课后对学生进行章节理论考核、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调查。结果两组章节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课堂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外科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比重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谢波喻大军贾建光李靖汪虎
关键词:肿瘤外科教学
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被引量:39
2021年
目的:观察对比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对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30例(观察组),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30例(对照组),对比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多,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颈胸部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极大提高美容满意度。
孙思雨张晨嵩谢波汪虎李煊赫姜芳倩姚廷敬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根治术
人参皂苷在治疗因CLDN18-ARHGAP26表达引起的耐化疗药治疗过程中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胃癌细胞中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引起的耐化疗药的作用,并探究人参皂苷在治疗因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表达引起的耐化疗药治疗过程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抗体标记胃癌细胞系BGC-823的侧群(SP)细胞和非侧群(NSP)细胞,选出NSP细胞转染过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用qPCR检测细胞中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和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mRNA水平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用CCK-8检测转染细胞对化疗药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用CCK-8检测人参皂苷对转染细胞耐药性的影响。人参皂苷处理转染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qPCR检测显示转染过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慢病毒载体的NSP细胞中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表达高于未转染组,ABCG2 mRNA表达高于未转染组(P<0.001)。Western bolt显示过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的NSP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低于未转染组(P<0.05),Vimentin蛋白表达高于未转染组(P<0.01),转染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低于未转染组(P<0.05)。人参皂苷和奥沙利铂同时处理转染细胞,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奥沙利铂处理(P<0.05)。人参皂苷处理转染细胞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未处理组(P<0.01),Vimentin蛋白表达低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能逆转胃癌细胞中CLDN18-ARHGAP26融合突变基因表达诱导的细胞EMT转化和奥沙利铂的耐药性。
李靖谢波汪虎张晨嵩贾建光潘成武马家驰
关键词:人参皂苷上皮-间质转化耐药性
3D打印技术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肿瘤外科见习学生64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对照组学生采用Sandwich教学法,观察组学生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Sandwich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出科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自我评价(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理论成绩、前沿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满意度及对老师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肿瘤外科见习教学中,3D打印技术联合Sandwich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临床见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贾建光马家池李靖谢波李洪波汪虎张新鑫钱军喻大军
关键词:肿瘤外科临床见习
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营养与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依照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早期经口营养(无营养管组,25例)和经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有营养管组,23例)。分析比较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病人在术后营养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咽喉疼痛、腹泻发生率方面,无营养管组明显优于有营养管组(P<0.01和P<0.05),且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血D-乳酸和I-FABP水平,无营养管组均低于有营养管组(P<0.05~P<0.01)。结论:对于全胃切除的胃癌病人,与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相比,早期经口营养是安全的,并能减少病人咽部不适、腹泻的发生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机体肠道屏障功能修复。
李靖谢波汪虎马家驰张晨嵩潘成武王庆康贾建光
关键词:肠内营养全胃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