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房颤
  • 3篇心肌
  • 3篇膜性
  • 3篇抗凝
  • 3篇非瓣膜性
  • 3篇瓣膜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衰竭
  • 2篇死后
  • 2篇抗凝药

机构

  • 10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杨浩
  • 5篇韩冰
  • 4篇李世杰
  • 4篇李先进
  • 3篇庞慧
  • 2篇付强
  • 1篇刘怡
  • 1篇李为东
  • 1篇魏鹏
  • 1篇张苗苗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酮ⅡA介导TGF-β1调控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介导TGF-β1发挥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术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假手术组(Sham)为对照。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形态与胶原容积分数。TUNEL染色与免疫印迹(Cleaved-Caspase-3、Bax、Bcl-2)分析细胞凋亡程度,自噬双标腺病毒mRTF-GFP-LC3荧光显微镜测定自噬水平与自噬流活性,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ELISA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建模成功后,丹参酮ⅡA显著降低心衰组升高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45±0.67)mm比(9.72±0.28)mm]与收缩末期内径,升高心衰组降低的左室射血分数与短轴缩短率(P<0.05)。Masson染色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与TUNEL染色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比,心衰组明显高于Sham组,丹参酮ⅡA组则是低于心衰组(P<0.05)。与Sham组相比,心衰组Cleaved-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与心衰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Cleaved-Caspase-3、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0.05)。心肌细胞内荧光斑点总数、红色荧光斑点百分比、Beclin 1与LC3-Ⅱ/LC3-Ⅰ比值,以及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水平心衰组均高于Sham组,丹参酮ⅡA组低于心衰组(P<0.05)。TGF-β1组比心衰组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更高,SB431542预处理后,TGF-β1激活自噬与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TGF-β1可加重心衰心肌细胞激活的自噬与凋亡,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细胞TGF-β1分泌,抑制自噬与凋亡的过度激活,减轻心肌细胞损伤,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庞慧魏鹏付强杨浩杜为
关键词:心力衰竭丹参酮转化生长因子自噬凋亡
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分析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OAC)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月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年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2例,根据出院时是否被处方OAC将患者分为被处方OAC组(n=469)和未被处方OAC组(n=283),被处方OAC组又被分为华法林亚组(n=271)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亚组(n=198)。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他药物使用情况。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未被处方OAC者占比为37.6%(283/752)。未被处方OAC组和被处方OAC组患者年龄、居住地、医保类型、受教育程度、房颤类型、房颤发病时间、有脑卒中史者占比、有肿瘤史者占比、有出血史者占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肌酐、左心房前后径及使用控制心室率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房颤类型、有脑卒中史、有肿瘤史、有出血史、肌酐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P<0.05)。NOAC亚组患者年龄为75~79岁、居住地为农村、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医保、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占比低于华法林亚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高中、专科及以上者占比高于华法林亚组(P<0.05)。结论37.6%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未被处方OAC。年龄、居住地及受教育程度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而华法林仍是目前最常用的OAC,尤其是居住地为农村、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医保、受�
曹悦冯悦悦杜为贺彤彤王萌李静费亚兰杨浩董庆山李世杰李先进韩冰
关键词: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人口学特征
某三甲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与未抗凝组,分别为254、512例。比较抗凝组与未抗凝组患者一般资料,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CHA_(2)DS_(2)-VASc)评分将766例患者分为脑卒中风险高危组(585例)、中危组(112例)、低危组(69例),分析比较不同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凝组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史、使用抗血小板、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未抗凝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有导管射频消融(RFCA)手术史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抗凝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有RFCA手术史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均是提升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OR值=3.231、3.514、1.656、1.892、2.022,均P<0.05),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为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OR值=0.605,0.548,0.048,均P<0.05);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67.01%(392/585)、66.96%(75/112)、65.22%(45/69),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不高,且存在抗凝不合理的情况,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为降低非�
杜为王萌杨浩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及血钾离子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 研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钾离子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335例行导管消融术的心肌梗死后VT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根据VT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LVEF、血钾离子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心肌梗死后V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LVEF、血钾离子水平预测心肌梗死后VT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335例心肌梗死后VT患者术后复发30例(8.96%)设为复发组,其余305例设为未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LVEF、血钾离子水平均降低,吸烟、高血压、心室壁瘤、VT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构成比均升高(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心室壁瘤、VT发作时血流动力学、LVEF、血钾离子水平均是心肌梗死后V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LVEF、血钾离子水平预测心肌梗死后VT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7.55%、3.04 mmol/L,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VT复发的AUC分别为0.858(95%CI:0.816~0.894,P<0.05)、0.869(95%CI:0.828~0.903,P<0.05)、0.943(95%CI:0.861~0.984,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LVEF单独检测(P=0.032)及血钾离子水平单独检测(P=0.029)。结论 LVEF及血钾离子水平对心肌梗死后VT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杨浩杜为董庆山李先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
宽胸气雾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宽胸气雾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UAP-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UAP-T2DM病人90例,男47例,女43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30例,B组(宽胸气雾剂组)30例,C组(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宽胸气雾剂组)30例。对比3组治疗效果,包括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疗效、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心绞痛缓解情况:3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B组、C组较A组比较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B组、C组较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情况: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16.67%,B组与A组、C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A组较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胸气雾剂对UAP-T2DM病人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刘怡韩冰杨浩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心电图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未使用抗凝药物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在≥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中,如无禁忌证,均应抗凝治疗。然而,其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老年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仅为14%~32%[4-5],明显低于非老年病人。
曹悦冯悦悦杜为贺彤彤王萌李静费亚兰杨浩董庆山李世杰李先进韩冰
关键词:栓塞性疾病老年房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药物禁忌证
CRT心衰监测器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程监测效果观察
杨浩朱庭延彭健
采用压力感知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压力感应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导管消融及按期随访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融均采用压力感知冷盐水灌注导管,在Carto系统指导下实施,基本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点为全部肺静脉与心房间电传导阻滞。术后按期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单次消融后复发。结果共416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阵发性房颤226例,持续性房颤190例。经过(51.1±9.0)个月随访,138例复发,单次消融后无复发率为66.8%。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病时间(P=0.022;HR 1.003;95%CI 1.000~1.005)、高血压病史(P=0.0016;HR 1.513;95%CI 1.082~2.116)及左房容积(P<0.001;HR 1.008;95%CI 1.004~1.013)是术后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采用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房颤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王晨李世杰李先进杜为杨浩费亚兰董庆山曹悦韩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率远期随访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家猪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6只家猪在禁食12h,禁饮4h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心梗组(n=10)。应用置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堵闭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家猪心梗模型(假手术组放置球囊,但不堵闭);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梗后心脏结构特性,三维标测系统检测左室电压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方法分析心肌结构及神经重构相关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心梗组4只家猪因心室颤动死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均变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变大(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蛋白-43、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的阳性神经密度明显增加(P<0.05),神经抑制因子Sema3a表达明显下降(P<0.05);心梗组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神经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2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急性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发生重大改变,此将影响心肌的功能特性。
张苗苗韩冰庞慧李世杰李先进李为东杨浩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肌梗死神经重构
CHA_(2)DS_(2)-VASc评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55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依据其临床基线资料计算出CHA_(2)DS_(2)-VASc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定CHA_(2)DS_(2)-VASc评分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女性占比,合并疾病中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疾病、心房颤动患病率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CHA_(2)DS_(2)-VASc评分与血压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男性、合并糖尿病或心力衰竭、CHA_(2)DS_(2)-VASc评分≥5分的血压水平较高患者更易于罹患脑卒中(P<0.05)。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355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脑卒中风险的AUC为0.923(95%CI:0.910~0.936,P<0.001),其中2603例男性患者AUC为0.938(95%CI:0.926~0.951,P<0.001),952例女性患者AUC为0.921(95%CI:0.898~0.945,P<0.001)。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良好,鉴于女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该评分预测价值的性别差异。
庞慧杨浩付强郭鹏纵振坤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