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民生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质
  • 4篇地质灾害
  • 3篇地震
  • 2篇地质环境
  • 2篇石流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震后
  • 1篇地质环境质量
  • 1篇地质评价
  • 1篇地质灾害风险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雨型
  • 1篇灾害危险性
  • 1篇震后
  • 1篇水层
  • 1篇塌滑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九寨沟风景名...

作者

  • 11篇刘民生
  • 3篇张文
  • 2篇郝红兵
  • 1篇王鹰
  • 1篇石胜伟
  • 1篇白永健
  • 1篇铁永波
  • 1篇高延超
  • 1篇刘勇
  • 1篇王东辉
  • 1篇梁京涛
  • 1篇李宗亮
  • 1篇岳海
  • 1篇徐伟
  • 1篇孟祥瑞
  • 1篇孟祥瑞

传媒

  • 5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EC-HMS模型的不同雨型下泥石流清水流量特征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HEC-HMS模型,选择SCS及Kinematic wave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曾达沟泥石流的流域模型,并设置不同类型的12种降雨模型进行了流量计算以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泥石流清水流量的特征。结果显示泥石流沟口清水流量同降雨峰值到来时间、降雨集中程度(降雨模型幂次数)分别线性正相关;流量峰值延时(沟口峰值流量到来时间相较峰值雨强时间的延后值)同降雨峰值到来时间、降雨集中程度分别呈二次相关,相关关系主要为负相关,但随着第三变量的增加,相关关系不再单调;对前后两组各3个变量进行了二元多次方程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将计算结果同生产中常用的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及优缺点。
张文孟祥瑞刘民生马海善
关键词:SCS雨型
四川钙芒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建议被引量:8
2015年
历史原因,四川钙芒硝矿生产留下如地下(表)水疏干、采空区塌陷、地下(表)水污染以及矿渣压覆土地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初步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建议。
刘民生张丰述钟东温清茂董义
关键词:地质环境
川东黑龙峡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黑龙峡景区位于华蓥山中段,景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为"龙潭漂流",分布发育有21处小型规模为主的地质灾害体。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黑龙峡景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景区规划与建设活动,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对景区建设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现实意义。
刘民生
关键词:地质灾害
浅议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有关问题
2023年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涉及内容丰富、评价过程较复杂、评价结果争议较多。作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分区、详细调查内容、风险区划、风险管控等几个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标准修订、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工作提供思考与建议。
刘民生
关键词:地质灾害
芦山地震后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4·20"芦山地震后雅安市雨城区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雨城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和灾害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进行权重确定,采用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地形坡度、高程、河流、降雨6个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将危险性划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等级。
岳海王鹰刘民生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
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2023年
西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对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显著。其中,崩塌、滑坡是西藏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文中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形、高程、距地质构造距离、河网密度、工程地质岩组等8个因子开展了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高敏感性区间为:斜坡坡度大于30°,坡向为南东向、南向、南西向,地形起伏度在200~800 m/km^(2),坡形为凹形坡,高程在1500~4500 m,距地质构造距离0~3 km,河网密度>0.5 km/km^(2),代号为YJ2、TS1、TS2、BZ1的岩组,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2)影响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坡形>河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坡向>距地质构造距离。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吴森张文刘民生
关键词:崩塌滑坡
海螺沟景区磨西镇大牛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
2023年
海螺沟磨西镇大牛沟泥石流威胁当地居民和磨西镇供水水源地,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规模不等的泥石流,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发育条件、运动特征、危害方式等的研究,提出“固源+防护”的防治建议,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当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刘民生黄紫琪董义吴鄂
关键词:泥石流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被引量:33
2022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铁永波张宪政卢佳燕梁京涛王东辉马志刚李宗亮鲁拓石胜伟刘民生巴仁基何龙江张新克甘伟陈凯高延超白永健龚凌枫曾孝文徐伟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西藏昂仁错湖积含水层特征及研究意义
2019年
昂仁错位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为一封闭的内陆咸水湖,湖盆集水区面积202.58km^2,昂仁县城位于湖泊东侧低姑拉沟口,为湖泊退缩后的滨湖沉积地带。据勘查.靠湖边湖积物厚度较大,钻孔揭露厚度为91.36m,向外围迅速变薄,低姑拉沟中部钻孔揭露厚度仅39.34m。湖积物由滨湖沉积的砂砾石土与湖沼沉积粉质粘土交互堆积而成,前者为主要含水层,后者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层单层厚度10.3~29.2m,渗透系数3.21~14.93m/d,单井涌水量468.72~641.28m^2/d,富水性中等。研究湖积含水层特征对昂仁县城地下水资源科学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对湖泊沉积演化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含水层仅分布于滨湖地带且厚度不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范围有限且降水贫乏,因而地下水资源量也较有限,滨湖地带如过度开采可能引起湖水反补,导致地下水咸化,另据同位素分析,湖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径流排泄微弱,因而径流循环条件差,一旦污染,治理难度大,合理控制区内人口规模和地下水开采量,严格控制污染是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同时,滨湖相砂砾石土主要形成于湖泊水位下降时的沟谷输沙,而湖沼相粉质粘土则形成于湖泊水位上升时的湖底沉积和湖边沼泽化学沉积,通过与孢粉分析结合,可为湖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提供证据。
郝红兵章旭刘康林刘民生李然
基于GIS的色达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环境复杂,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色达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工程地质岩组、24h最大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构造8个指标作为本次评价的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权重;并基于GIS平台对指标进行量化与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将评价结果分为3级。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在地质环境差的区域占82.81%,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的区域占15.63%,在地质环境质量好的区域仅占1.56%;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与灾害易发程度吻合度高,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区内防灾减灾工作有指导意义。
张文孟祥瑞魏良帅刘民生郝红兵
关键词:地质环境环境地质评价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