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剑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年龄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患者
  • 2篇肝硬化
  • 2篇GP73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电解质失调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治疗
  • 1篇休克
  • 1篇血疗

机构

  • 8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8篇潘剑
  • 4篇俞海英
  • 3篇丁巧云
  • 3篇王雷
  • 3篇孙薇薇
  • 3篇曹兴国
  • 2篇杨永峰
  • 2篇王松
  • 1篇叶伟
  • 1篇施慧
  • 1篇陆恒
  • 1篇殷国平
  • 1篇左凌云
  • 1篇袁春蓓
  • 1篇丁海
  • 1篇张绍峰
  • 1篇汪芳裕
  • 1篇江浩
  • 1篇程建
  • 1篇郑以山

传媒

  • 3篇肝脏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清AFP和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研究CHB病情对AFP和GP7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46例住院CHB患者血清,其中CHB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患者各30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26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AFP、GP73。结果 AFP在CHB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而在CHB其他各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在CHB重度组最高(P<0.05)。GP73在各组患者血清中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GP73在肝衰竭组中表达最高,依次为CHB重度组、肝硬化组、CHB中度组、轻度组,肝硬化组与CHB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在CHB轻度组、CHB中度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以20 ng/ml为cut-off值,AFP在所有CHB分组中均有阳性表现,CHB重度组(70.0%)及肝衰竭组(53.8%)阳性率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硬化组(26.7%)、CHB中度组(23.3%)、CHB轻度组(3.3%)和对照组(0);以150μg/L为cut-off值,GP73在CHB轻度组与CHB中度组中阳性率分别为30.0%、36.7%,在CHB重度组、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中稍高,分别为80.0%、61.5%、70.0%。结论 AFP和GP73在不同程度CHB患者血清中均可见升高,但受影响程度不一致,它们在用于肝癌诊断标志物时应排除不同程度肝脏炎症的影响。
王松方放潘剑陆恒施慧汪芳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
乙肝病毒基因变异与抗病毒治疗预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基因变异与抗病毒治疗预后的临床转归的因果关系。方法对10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前C区、CP区变异;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后每三个月,检测HBV DNA载量,治疗中根据HBV DNA定量变化检测YMDD变异、阿德福韦耐药。部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或1年肝穿病理检查;对治疗6年后的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前C1896位(A83)的变异及CP区变异79.45%,无CP及前C变异20.55%;六年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58例,耐药率53.7%;转为肝硬化13例,转为肝癌3例,死亡1例,病情加重达15%。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状态下,病变仍活动,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率较高,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结果 HBeAg阴性发生耐药率较高。需不断开发新的药物,并设计联合或序贯治疗。
潘剑俞海英孙薇薇丁巧云曹兴国王雷
关键词:治疗预后基因变异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HBEAG阴性
AFP、AFP-L3%、GP73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含量,并计算AFP-L3%。结果 146例肝硬化患者的AFP阳性率为平均25.3%,低于肝癌组的72%(χ2=34.69,P<0.01);AFP-L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阳性率均较低,平均8.9%,低于肝癌组的58%(χ2=53.32,P<0.01),也低于肝硬化组中AFP的阳性率(χ2=13.90,P=0.0002);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肝癌组阳性率均较高,在肝硬化组中平均阳性率为74.7%,高于AFP及AFP-L3%在肝硬化组中的阳性率(χ2=71.01,P<0.01),与GP73在肝癌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36)。AFP、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GP73好,联合诊断不能提高鉴别准确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FP-L3%在各种病因肝硬化患者中均较低,AFP、AFP-L3%可有效区分肝癌和肝硬化;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均高,不能用于区分肝硬化和肝癌。
王松袁春蓓俞海英潘剑杨永峰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附17例报道)
2007年
张绍峰潘剑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治体会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住院的84例慢乙肝患儿分为2~4岁、5~7岁、8~10岁、11~14岁不同的年龄组进行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α干扰素剂量为3MU/m2,疗程1年,胸腺肽注射液50~80mg/d,疗程1个月。通过3年随访,观察4个年龄组的HBV DNA定量下降为5.0×102copies/ml的时间及转阴率;HBeAg转阴时间;HBeAg/HBeAb抗体血清转换时间;ALT复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慢乙肝患儿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2~4岁组HBV DNA定量转阴时间及HBeAg转阴时间最快,转阴率最高,HBeAg/HBeAb抗体血清转换率最高;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对体重、身高、智力无明显影响。结论使用α干扰素治疗儿童慢乙肝,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对生长发育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俞海英武军孙薇薇丁巧云潘剑左凌云王雷曹兴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胸腺肽疗效
埃博拉病毒病五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埃博拉病毒病发病特点、治疗方法、疾病转归等,为该病的早期临床识别与诊治提供实际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5日至5月15日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治疗中心收治的5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及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有明确接触史,1例无明确接触史。5例患者经血清PCR检验确诊,均有低热、头痛、关节痛。3例患者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进而出现休克倾向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期表现为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炎性反应综合征表现,其中1例患者迅速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继而无尿,最终死亡。3例重症患者在急性期经补液、维持循环稳定和调整电解质平衡,病情改善。结论埃博拉病毒病早期症状是低热、关节痛、恶心,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等是重症表现,继发性休克、电解质紊乱是致死性并发症,及时识别、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郑以山殷国平潘剑叶伟江浩程建张继宗孙丙虎赵伟杨永峰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埃博拉休克水电解质失调补液疗法
输血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研究输血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肝炎肝硬化病人行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并与正常人及术中输血和非输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32例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前CD3、CD4、NK细胞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输血组输血后CD3、CD4、NK细胞下降,CD8升高,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输血组术后CD3、CD4、CD8、NK细胞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术中输血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后近期免疫功能产生抑制效应。
潘剑丁海
关键词:输血疗法肝硬化免疫功能脾切除术
近10年833例小儿肝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孙薇薇俞海英丁巧云曹兴国潘剑王雷
关键词:肝炎小儿临床分型年龄分布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