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弘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蚂蚁
  • 1篇地热系统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建模
  • 1篇叠后
  • 1篇多尺度
  • 1篇盐岩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应用
  • 1篇色拉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热系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建模
  • 1篇裂缝发育
  • 1篇裂缝发育带
  • 1篇裂缝型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李弘
  • 1篇林正良
  • 1篇王世星
  • 1篇丁圣
  • 1篇吕慧
  • 1篇唐金良
  • 1篇俞建宝
  • 1篇肖鹏飞

传媒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叠后裂缝预测技术在YK油田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裂缝性油气藏在全球的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裂缝的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地震多解性强,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越来越深入,常规的裂缝预测技术往往无法满足精细化开发的要求。面向YK油田的裂缝性油气藏,在传统叠后属性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面向裂缝精细预测的深化技术:从常规的曲率体发展到带有倾角、方位角增强的多尺度曲率优选体;从三维方差蚂蚁体发展到基于曲率计算的多方位高精度融合蚂蚁体。将新发展的叠后数据体与井中的裂缝密度曲线以及产能PI对比分析,吻合率高达85%,油田的历史高产井与新建产的高产井均证明了裂缝预测新技术的有效性。
梁志强李弘丁圣
桑塔木Y地区碳酸盐岩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建模
裂缝离散网络模型对于提高桑塔木Y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描述精度至关重要。本文以实现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建模为目标,分步建立两种尺度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首先基于地震相干体,以蚂蚁追踪技术实现大尺度断裂特征的有效识别,运用确定...
李弘梁志强王世星
关键词:裂缝型储层地质建模多尺度
文献传递
甘孜地区雅拉河段地热系统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6
2015年
综合应用区域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甘孜地区雅拉河段地热系统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甘孜地区地热属于典型的对流型地热系统,雅拉河断裂破碎带及板岩中发育的大量裂隙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热储体,这些热储体沿雅拉河断裂带不均匀分布。研究区充沛的大气降水以及季节性的冰雪融水为地热系统提供充足的水源。雅拉河断裂与色拉哈断裂之间大范围相对平坦的区域以及大量储水洼地为地热系统中的水源提供存储空间。该地区地表裂隙发育,利于地表水向下渗透,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通道。色拉哈断裂的强烈活动为浅层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进一步向深层运移提供重要流体通道。雅拉河断裂带的地势相对低,断裂破碎带是深层流体上涌的重要通道。在流体供给区与出露区的重力势能差以及两条走滑断裂带压力差共同作用下,流体经深部热源加热后在流体通道内形成持续的热流体循环系统。
林正良肖鹏飞李弘俞建宝吕慧
关键词:地热系统
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三维空间刻画技术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越来越精细,传统的相干、曲率、蚂蚁体等单一叠后断裂/裂缝的属性预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油田断裂 ̄裂缝型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需求。按照地震可识别程度,把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地质要素分为长度、宽度、方向、边界、内幕等,通过不同属性的组合和相互验证,实现其三维综合空间刻画:强反射去除技术突出了断裂带内幕的储层特征,为后续的属性计算奠定了数据基础;likelihood属性刻画了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边界;相干约束下的多尺度曲率优选得到了断裂带的真实地震宽度;沿着断裂发育的大致地质方向,开展基于叠前部分方位叠加体的蚂蚁体属性优选,精细描述了断裂带的方向;多尺度相干实现了断裂带内部小尺度裂缝的预测,地震张量技术则准确刻画了断裂带内部发育的溶洞特征。以上技术系列实现了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三维精细刻画和内幕结构的有效识别,对相似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梁志强李弘唐金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