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丽

作品数:34 被引量:69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疼痛
  • 5篇中国专家共识
  • 4篇镇痛
  • 4篇射频
  • 4篇椎间盘
  • 3篇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神经痛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冻结肩
  • 2篇腰椎
  • 2篇针刺
  • 2篇射频热凝
  • 2篇射频治疗
  • 2篇神经传导阻滞
  • 2篇松解
  • 2篇突出症

机构

  • 30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白求恩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0篇万丽
  • 6篇陈金生
  • 5篇宫庆娟
  • 5篇张建波
  • 4篇刘少颜
  • 4篇卢振和
  • 3篇周华成
  • 3篇杨晓秋
  • 3篇何睿林
  • 3篇罗秀英
  • 2篇宋涛
  • 2篇樊碧发
  • 2篇吴大胜
  • 2篇王德全
  • 2篇刘广召
  • 2篇刘金锋
  • 2篇刘晓明
  • 2篇江昊
  • 1篇马民玉
  • 1篇魏俊

传媒

  • 10篇中华疼痛学杂...
  • 6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晚霞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生活与健康
  • 1篇家庭医药(快...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冻结肩患者手法松解术及康复训练中的近期镇痛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冻结肩患者手法松解术与康复训练中的近期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住院的冻结肩患者40例,年龄38~79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丙诺啡贴剂组(BP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时,均接受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BP组在术前48h至术后10d,均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镇痛。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法松解当日与术后7、10d康复运动时的镇痛效果,并评价治疗冻结肩的疗效。结果BP组患者术后7、10d时VAS评分均低于F组[(1.7±0.9)比(4.1±0.8),(1.2±0.9)比(2.9±1.1),P<0.05]。术后7、10d时VAS0~3的患者例数,BP组多于F组(19比4,20比13,P<0.05)。两组冻结肩患者手法松解疗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冻结肩患者的手法松解和随后的康复运动中,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药物镇痛。
梁晓瑜陈金生万丽卢振和
关键词: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氟比洛芬
学科立足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学科实力建设的思考
<正>~~
万丽
关键词:疼痛学学科建设诊疗工作微创介入
文献传递
基于互联网平台“疼痛诊疗学”混合式教学探讨
2022年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线下课堂与线上网络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其作用越发凸显出优越性。“疼痛诊疗学”课程是培养疼痛学科人才的本科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进行传统教学改革,尝试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运用于“疼痛诊疗学”教学中,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疼痛诊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体会,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互联网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医学相关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张建波朱卓丽万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互联网平台
介入治疗定位膜在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定位膜在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体表定位中的作用。方法:行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使用新型定位膜(A组)及使用传统定位(B组)方法,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透视引导下管状位穿刺成功率、体表定位时透视次数、所使用的时间,病人接受电离辐射的剂量及治疗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平均每人透视次数A组4.26±0.49、B组6.62±1.43次;所使用的时间为A组48.20±4.10秒,B组106.60±13.51秒;接受电离辐射的剂量A组为30.00±3.15 m Gy,B组60.16±9.04 m Gy,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新型介入治疗定位膜可有效减少透视次数、减少操作的时间,减少病人及医师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
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方泽臧万丽
超声联合C形臂对比CT引导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和CT引导下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4例PHN接受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的病人按穿刺影像引导方式分为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和CT组,每组47例。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3个月、6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镇痛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射线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及镇痛有效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在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明显高于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P<0.05)。结论:与CT引导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用于胸椎背根节射频治疗PHN,具有更快捷、低辐射及低经济成本的优势。
林楚妍陈金生宫庆娟万丽张建波
关键词:超声背根节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脂毒素介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镇痛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对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2只):溶剂对照组(Ctrl组):小鼠腹腔注射溶剂、RTX神经痛组(RTX组):腹腔注射树脂毒素建立RTX神经痛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MS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5天经尾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RTX注射后1、5、10、15、20、25、30天分别测量各组小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模型建立后30天分别对3组小鼠进行取材,应用蛋白印迹检测p38 MAPK表达量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及BMSC归巢情况,同时应用高尔基染色观察3组小鼠脊髓背角树突棘可塑性变化。结果:RTX组小鼠机械痛阈值在第5天开始下降,第10天及以后机械痛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BMSC组机械痛阈值增加,BMSC注射后第20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RTX处理后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及p38 MAPK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TX组中小胶质细胞与p38 MAPK双染高度共定位。BMSC注射后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弱,p38 MAPK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RTX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可定向迁移至脊髓背角部位,可通过减轻小胶质细胞活化和p38 MAPK通路激活发挥镇痛作用。
李楠琦徐雯雯汤洋安珂万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激活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内的急性、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短时程SCS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30天及第90天时药量变化情况、疼痛与睡眠变化情况,以及后遗症和并发症。结果(1)术后第30天,超过50%的患者停止用药。术后第90天,75.2%(82例)的患者停药;24.8%(27例)的患者仍有疼痛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但药量较前减少。(2)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术后第7天开始与术前评分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90天,24.8%(27例)的患者发展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4~6分,未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短时程SCS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效降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转化的几率。
刘东阳刘少颜万丽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脊髓电刺激
脂肪干细胞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脂肪干细胞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旋美托咪定处理组(IR+DEX组)、脂肪干细胞处理组(IR+ADSCs组)和联合处理组(IR+DEX+ADSCs组)。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按分组给予尾静脉注射ADSCs(1×10^(6))或及腹腔注射右旋美托咪定(25μg/kg)。分别于0、24、96 h采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检测尿蛋白(UP)及尿肌酐(UC)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UP/UC);于96 h麻醉下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HE染色及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IR组比较,IR+DEX组或IR+ADSCs组Scr、BUN及UP/UC降低(P <0.05),同时肾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改善(P <0.05);与IR+DEX组或IR+ADSCs组比较,IR+DEX+ADSCs组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P <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与单独使用ADSCs或右旋美托咪定比较,两者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张建波林楚妍万丽徐世元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脂肪干细胞肾功能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伴头痛及上肢放射痛患者36例,年龄35~68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组和双极射频热凝组,各18例。两组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于责任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或双极射频热凝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时的数字模拟评分(VAS)及VAS≤3分的例数,并评估术后1周、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30,P<0.05);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0,P>0.05)。与双极射频热凝组比较,术后1周低温等离子消融组镇痛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例)比88.9%(16/18例),P<0.05]。两组术后6个月镇痛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双极射频热凝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双极射频热凝术均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痛症状,但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近期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林楚妍方泽臧刘少颜陈金生宫庆娟万丽
关键词:等离子消融术
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比较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射频热凝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7例盘源性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PRP组)37例和对照组(RFT组)30例,其中PRP组接受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RFT组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及1年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脊柱功能评定指数(functional rating index,FRI)评分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两组在上述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FRI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PRP组VAS评分及SF-36评分较RFT组有显著降低(P<0.05),且PR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RFT组(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较射频热凝术对治疗盘源性腰痛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张建波陈金生宫庆娟林楚妍万丽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射频热凝椎间盘退变盘源性腰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