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丽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1篇导水率
  • 1篇地形
  • 1篇典型个例分析
  • 1篇容重
  • 1篇深层土壤
  • 1篇生态工程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尺度
  • 1篇主控因素
  • 1篇微地形
  • 1篇流域
  • 1篇麦地
  • 1篇黄土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区
  • 1篇黄土塬
  • 1篇黄土塬区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云强
  • 3篇赵亚丽
  • 2篇卢玉东
  • 2篇童永平
  • 2篇贺美娜
  • 1篇宋怡
  • 1篇张兴昌
  • 1篇苏李君
  • 1篇单鱼洋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区坡面尺度微地形和次降雨对5 m土壤水分影响的典型个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微地形和次降雨是坡面尺度土壤水分状况与侵蚀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阐明其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变异性的影响,采用高密度布点方法,结合经典统计学,研究了陕北黄土区坡面尺度微地形和次降雨对0—5 m土壤水分数量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降雨(降雨量为88.6 mm)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为0—40 cm;(2)在垂直剖面上降雨前坡面、降雨后坡面及降雨后坳沟,三者土壤水分均在表层为降低型,中间为稳定型,深层分别为波动型、增长型和降低型;(3)表层(0—40 cm)降雨前坡面与降雨后坡面和坳沟均有显著性差异,表层土壤水分与其他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4)沿坡长方向降雨前后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同且与降雨后坳沟变化趋势相反,在10—50 m坡长三者的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坡面尺度土壤水分优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贺美娜童永平王云强卢玉东赵亚丽
关键词:微地形坡面降雨土壤含水量
黄土关键带深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与主控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地球关键带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的关键区域,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关键带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探明黄土关键带深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并进行模型模拟,对黄土高原长武塬区苹果地和小麦地的深层土壤水分(0~18m)进行监测(2011~2013年,共选择11个不同日期进行深剖面土壤水分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Hydrus-1D进行模型模拟,分析了深剖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模拟效果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苹果地(6~18m)、小麦地(3~18m)的深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小;0~1m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会产生不同的土壤水分过程及运动机制;在根系及近根系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受根系分布格局及土壤质地共同影响,接近地表时还同时受降雨、蒸发等上边界条件影响;在非根系区,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质地;2)利用前6次的实测数据进行调参和校正,后5次实测数据进行预测效果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深剖面土壤水分模拟效果——苹果地的决定系数、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方根误差分别介于0.5923~0.7637、3.33%~5.20%、0.0149~0.0168cm3/cm3之间,小麦地分别介于0.2414~0.6822、2.64%~4.58%、0.0177~0.0247cm3/cm3之间;3)叶面积指数、根系深度与分布是影响深剖面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的主控因素。相关结果可为黄土关键带深剖面土壤水分模拟与调控提供参考。
童永平贺美娜贺美娜赵亚丽宋怡赵亚丽宋怡苏李君单鱼洋
关键词:深层土壤黄土塬区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区土壤容重及饱和导水率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土壤水力性质是影响水分运动、溶质运移以及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的重要参数。近年来,黄土高原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治沟造地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影响了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水力性质等。深入研究流域尺度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与饱和导水率(Ks)的动态变化特征,对于理解重大生态工程影响下的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重大生态工程影响的典型小流域为对象,采用80m×80m的网格布点(89个样点),分别于2016年9月(夏末)、11月(初冬)和2017年3月(初春)采集土壤表层(0~5 cm)环刀样品,分析BD和Ks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D在0.93~1.61 g/cm^3之间变动,Ks介于0.01~7.30 cm/min;BD呈弱变异性,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10%,而Ks呈强变异性(CV=166%)。坡面BD显著小于沟底(P<0.05),而Ks则显著大于沟底(P<0.05)。坡面林地和草地BD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而Ks在林地、灌木和草地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地形对流域内的土壤水力参数分布有显著影响,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是决定BD和Ks呈季节性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BD与Ks均有显著影响;采样时间对Ks有显著影响,对BD无显著影响。相关结果可为揭示重大生态工程区小流域土壤水力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有助于小流域水文过程的模型模拟研究与精细调控。
赵亚丽赵亚丽王云强
关键词:土壤流域容重饱和导水率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