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PD-L1表达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是否进行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然而,PD-L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目的研究NSCLC术后患者免疫组化(22C3抗体)检测的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3-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组织标本中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78例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8.7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96例。依据PD-L1表达水平将其分为阳性表达(≥1%)及阴性表达(<1%),阳性表达率为51.7%(92/178)。肺鳞癌组PD-L1阳性表达率为77.8%(21/27),高于腺癌组的47.0%(71/151)(P=0.003)。在肺腺癌组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L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OR=3.392,95%CI:1.055~10.90,P=0.040);Ki-67表达水平较高患者PD-L1表达水平较高(OR=1.028,95%CI:1.004~1.054,P=0.024),二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363,P<0.001)。结论肺鳞癌患者PD-L1表达水平高于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或Ki-67表达水平是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能为筛选PD-L1表达水平较高的NSCLC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智晓玉 李卫威 燕翔 陶海涛 张智博 葛祥伟 汪进良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肿瘤病理 小细胞肺癌FFPE样本的分子病理研究 目的:小细胞肺癌(SCLC)是侵袭性非常强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在其治疗及预后上缺乏突破性进展。在非小细胞肺癌上,以驱动基因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但SCLC分子病理改变特点目前还不明确,而新一代的测序技术为肿瘤... 陶海涛 胡毅关键词:分子病理 文献传递 阿帕替尼用于小细胞肺癌多线治疗后的挽救治疗 被引量:11 2018年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在放、化疗失败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SCLC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达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在SCLC上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合并有Gilbert综合征的SCLC患者,在4线化疗失败后接受了阿帕替尼的挽救治疗,1个月后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最终获得了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该患者在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3级的高胆红素血症,余不良反应耐受良好。阿帕替尼在晚期SCLC挽救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李芳芳 陶海涛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GILBERT综合征 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6例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36例患者的中位血钙浓度为2.94 mmol/L(2.77~4.87 mmol/L),发现高钙血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 d(1~839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症状(P=0.003)、骨转移(P=0.049)、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 d(P=0.005)为不良预后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症状(RR=5.721,P=0.000)及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 d(RR=4.624,P=0.001)是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精神症状及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d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素洁 胡毅 焦顺昌 刘哲峰 陶海涛关键词:高钙血症 鳞癌 预后因素 预防性脑照射与替莫唑胺单药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比较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预防性脑照射与替莫唑胺预防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脑转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初治放化疗后达到缓解(CR或PR)的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分为预防性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组(n=26)、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组(n=26)。PCI组在放化疗结束后接受25 Gy/10 F全脑预防性照射治疗,TMZ组在放化疗结束后接受TMZ单药口服维持治疗(第1~5天/28 d)。分析两组1年脑转移发生率、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与替莫唑胺组的1年脑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3%vs 30.77%,P>0.05);两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个月vs 15个月,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个月vs 18个月,P>0.05)。PCI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等急性不良反应和远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TMZ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及胃肠道反应,多为轻、中度。结论 TMZ单药口服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可行。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方面稍劣于PC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邵蔚 马俊勋 陶海涛 王琪 胡毅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替莫唑胺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疾病起病隐匿,诊断上较困难,治疗策略尚不明确,预后因素仍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 吴柏寿 胡毅 孙京 汪进良 王鹏 董伟伟 陶海涛 高文娟不同分级NSCLC病灶内FoxM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灶内FoxM1的表达及其与NSCLC相关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接受肺癌根治术后的NSCLC患者118例作为NSCLC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亚组49例、中分化亚组54例、低分化亚组15例。同期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瘤患者50例作为良性组。对比各组病灶组织中FoxM1基因表达量,以及与NSCLC相关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NSCLC病灶内FoxM1基因表达量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结果 NSCLC组病灶中FoxM1基因表达量高于良性组,随NSCLC分化程度降低,FoxM1基因表达量增加(t/P_(NSCLC.vs.良性组)=21.825/0.000,F/P_(NSCLC组内值)=184.926/0. 000)。随NSCLC分化程度降低,病灶中NSCLC相关增殖基因PAX6、HOXB7、EIF5A2 mRNA的表达量增加,抑制基因DLC-1、Keap1、PTEN mRNA的表达量减少(F/P_(NSCLC组内值)=159.043/0.000,172. 949/0. 000,167. 401/0. 000,287.337/0. 000,117. 509/0. 000,134. 506/0. 000); NSCLC相关侵袭基因PTTG1、LSD1、TEM8 mRNA的表达量增加,KLF4、LKB1、RKIP mRNA的表达量减少(F/P_(NSCLC组)内值=190.261/0.000,254. 442/0.000,267. 734/0. 000,438. 880/0. 000,298. 887/0. 000, 180. 279/0. 000)。NSCLC病灶内FoxM1基因表达量与增殖基因PAX6、HOXB7、EIF5A2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P=0.419/0. 009、0. 388/0. 013、0.465/0.006),与DLC-1、Keap1、PTEN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P=-0. 347/0. 015、-0. 417/0. 010、-0. 503/0. 000);与侵袭基因PTTG1、LSD1、TEM8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P=0. 377/0. 016、0.412/0. 009、0. 509/0. 000),与KLF4、LKB1、RKIP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P=-0.453/0.003、-0.409/0.010、-0.386/0.019)。结论随NSCLC病理分化程度下降,病灶中FoxM1基因表达量增加,且FoxM1基因具体表达量与NSCLC相关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直接相关,对NSCL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静 熊琦 陶海涛 秦博宇 张国庆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FOXM1 增殖基因 小细胞肺癌FFPE样本的分子病理研究 小细胞肺癌(SCLC)是侵袭性非常强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在其治疗及预后上缺乏突破性进展.在非小细胞肺癌上,以驱动基因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但SCLC分子病理改变特点目前还不明确,而新一代的测序技术为肿瘤的基因... 陶海涛 胡毅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分子病理学 基因突变 依维莫司治疗多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依维莫司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对多线治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依维莫司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的方案以小剂量逐渐加药法治疗21例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1例中,男18例,女3例,中位年龄52岁,肿瘤分期均为Ⅳ期。4例因2级/3级不良反应放弃服药,稳定9例(52.9%),疾病进展8例(47.1%),未出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疾病控制率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个月(95%CI:2.337~3.663),中位生存期7.8个月(95%CI:6.187~9.413)。患者耐受基本良好,出现4例3级/4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腔炎和间质性肺炎,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级/2级。结论依维莫司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以小剂量逐渐加量法治疗多线治疗后进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耐受性良好。 王键玮 李爱洁 郭磊 赵书 陶海涛 汪进良 胡毅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依维莫司 重组人p53腺病毒腔内灌注治疗胸腹腔恶性积液3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34例接受重组人p53腺病毒胸、腹腔灌注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胸腔积液采用2×10^12VP稀释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胸腔灌注;腹腔积液采用4×10^12VP稀释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腹腔灌注。1次/5-7 d,连续使用3周。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及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以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NCI CTCAE)4.0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34例中,5例完全缓解(4例胸腔积液和1例腹腔积液),11例部分缓解(8例胸腔积液和3例腹腔积液),客观有效率为47.06%。总体不良反应轻微,1-2级自限性发热19例,1级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人重组p53腺病毒腔内灌注治疗胸腹腔恶性积液疗效较好,可作为晚期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张欣 胡毅 汪进良 张素洁 陶海涛 孙京 吴柏寿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 腔内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