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蔚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口腔
  • 2篇后牙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多效生长因子
  • 1篇性病
  • 1篇牙缺失
  • 1篇牙髓
  • 1篇牙髓病
  • 1篇牙髓病变
  • 1篇牙隐裂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一次法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隐裂
  • 1篇印模
  • 1篇社区老年
  • 1篇社区老年人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第三...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解放军171...

作者

  • 7篇邓蔚
  • 3篇章福保
  • 2篇文冰
  • 2篇危由春
  • 2篇江毅
  • 1篇黄震
  • 1篇吕海燕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9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观察修复后1年疗效。方法:对98例隐裂牙伴牙髓急性病变患牙在有效防裂措施下,随机分为2组,A组一次法根管治疗患牙46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B组常规法根管治疗52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对根管治疗后1周进行疼痛评价,修复1年后进行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B组隐裂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患者分别为9例(19.6%)、6例(11.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例数分别为39例(84.8%)、43例(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经根管治疗后冠修复,临床效果良好,一次法根管治疗、常规根管治疗对牙隐裂伴牙髓病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
邓蔚吕海燕章福保
关键词:牙隐裂牙髓病变根管治疗冠修复
末端根帽支撑的MK1附着体在下颌单侧后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末端根帽支撑的MK1附着体在下颌单侧后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9例采用MK1附着体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以10例患者修复体远中处有经根帽修复后的残根,其余19位患者作为对照组。1年后随访,从患者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对MK1附着体义齿的主观满意度分别为8.38+0.85、8.27+1.1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缺牙区牙槽嵴吸收例数分别为0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近缺牙区基牙牙槽骨吸收例数分别为0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义齿修整例数分别为1例、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1附着体义齿稳定及固位性能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下颌单侧后牙缺失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末端残根根帽修复后更利于MK1的临床疗效。
邓蔚章福保
关键词:后牙缺失
不同印模方式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探索改良数字化印模杆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行单颗后牙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传统硅橡胶印模组为A组,数字化印模组中使用常规数字化印模杆的为B组,使用改良数字化印模杆的为C组,每组各20例。对比三组间的椅旁印模时间、印模时的不适程度,及半年后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水平丧失量。结果 1、椅旁操作时间上:C组的操作时间最短,A组的操作时间最长。2、印模操作时患者的不适程度。疼痛不适程度评分:A组>B组>C组,改良数字化印模组患者疼痛不适度最小。3、种植体颈部近中、远中边缘骨丧失量(MBL):三组之间在近中边缘骨丧失量、远中边缘骨丧失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种植冠在种植修复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叶文韬李尚华邓蔚章福保杨柳
关键词:硅橡胶印模
社区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在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1%,老龄化程度非常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日益严重。我国老年人的口腔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老年人的口腔疾病较为复杂,经常发生多种口腔疾病并存的情况,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治疗口腔疾病的难度颇高。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
危由春江毅文冰邓蔚
关键词:口腔疾病流行病学
龈下刮治一次法与四分法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疗效对比
2011年
目的比较龈下刮治一次法与四分法治疗慢性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须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次法组和四分法组,每组20例。一次法组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四分法组分4个区段进行龈下刮治;2组采用双盲法于治疗后1、3个月复诊,比较治疗前后2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水平(AL)的变化。结果一次法组和四分法组龈下刮治1、3个月PLI、SBI、AL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一次法组PLI、SBI、ALT较四分法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口一次性龈下刮治与分区段龈下刮治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次法更利于菌斑的控制,是短时、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治疗牙周病的方法。
邓蔚黄震
多孔矿化骨和胶原膜联合应用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和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并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估。方法将28例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组13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测量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AL、TM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X线根尖片显示,A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B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A组骨密度明显增强。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
邓蔚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术根分叉病变
口腔癌患者VEGF-C、PTN及Fascin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VEGF-C、PTN及Fasc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口腔癌患者,40例癌肿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49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非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的肿瘤标本分别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VEGF-C)、多效生长因子(PTN)及Fascin蛋白的检测,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转移组VEGF-C阳性率、PTN阳性率及Fasc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且VEGF-C和PTN"++"及"+++"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VEGF-C)、多效生长因子(PTN)及Fascin蛋白3种蛋白与口腔癌患者的癌细胞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早期采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识别,可作为预测患者癌肿淋巴转移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危由春江毅文冰邓蔚
关键词:口腔癌多效生长因子FASCIN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