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薇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盐岩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1篇地震分辨率
  • 1篇压裂
  • 1篇岩心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油藏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模拟
  • 1篇致密油藏
  • 1篇融合技术
  • 1篇溶洞
  • 1篇三原色
  • 1篇渗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字岩心
  • 1篇吞吐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4篇张薇
  • 2篇杨江峰
  • 2篇马永强
  • 1篇袁联生
  • 1篇王鸣川
  • 1篇刘鹏
  • 1篇王震
  • 1篇王付勇
  • 1篇郑连弟
  • 1篇朱博华
  • 1篇岳慧
  • 1篇杨强
  • 1篇李景全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abor变换与三原色融合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塔河油外围地区小尺度缝洞型储层和古河道精细识别的难题,基于叠前逆时偏移(RTM)成像数据体,利用Gabor变换进行地震数据体频谱分解,优选针对不同尺度的河道和缝洞储集体敏感频带的数据体,采用RGB三原色融合技术将优选后的低、中、高频带数据体进行融合,形成RGB混频数据体。与常规地震数据体对比,混频数据体对不同尺度缝洞型储集体的刻画更加清晰、对古河道细节识别更加精细,有效提高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的精度。
郑连弟袁联生杨强杨江峰马永强张薇
关键词:GABOR变换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基于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检测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塔里木盆地小尺度缝洞储层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识别技术。首先结合地震分辨率概念,通过不同主频地震子波正演模拟,说明高频地震资料对于提高小尺度缝洞体识别精度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实际资料小尺度"串珠状"反射特征,确定小尺度溶洞频带范围,得到分频参数;再对CMP道集进行分频叠前时间偏移,得到高频数据体;最终利用高频数据体检测小尺度溶洞。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叠前分频(高频)数据体能很好地识别常规全频带数据体上难以识别的小尺度溶洞,大大提高了小尺度溶洞的预测精度,更有利于溶洞边界、轮廓的描述,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相吻合,可进一步降低勘探、开发风险。
朱博华杨江峰吕秋玲王震马永强张薇
关键词:碳酸盐岩地震分辨率正演模拟
页岩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进展
2024年
页岩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但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针对页岩油赋存孔隙空间复杂、渗流机理尚不明确和研究方法亟需探索的关键问题,从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系统阐述了页岩油微观渗流机理在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目前多种实验方法结合能较好表征页岩孔隙结构,但对微尺度与岩心尺度流动的表征尚存在不足;孔隙尺度流动机理研究以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为代表的直接法和以孔隙网络模拟为代表的间接法为主,但对微尺度效应的考虑有待完善;岩心尺度流动机理研究主要为基于毛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建立考虑边界层效应的渗流模型。指出充分考虑页岩油微纳米孔隙中流动边界吸附/滑移、密度/黏度非均质性、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耦合不同尺度渗流机理,构建能够准确表征页岩油多相多尺度流动特征的数学模型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王鸣川王鸣川岳慧岳慧王付勇张薇
关键词:孔隙网络模型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数字岩心非线性渗流页岩油
致密油藏CO_(2)吞吐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2023年
为提高致密油藏压裂后油井开发效果,基于河南油田ZD区块,通过压裂裂缝变导流物理实验确定基质及裂缝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致密油藏不同储层CO_(2)吞吐参数最优值。结果表明:在注入和闷井阶段,CO_(2)波及范围越来越大,波及范围内原油黏度明显降低,生产阶段CO_(2)随原油产出,动用范围较大;换油率随CO_(2)注入量或闷井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与CO_(2)注入速率呈正相关性,与吞吐周期呈负相关性;储层物性越好,最佳CO_(2)注入量及注入速度越低,最佳闷井时间越短,吞吐周期越多。在四类储层的ZA4121井开展CO_(2)吞吐试验,累计增油量为303.4 t,取得较好开发效果,换油率为0.16 t/t。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压裂后CO_(2)吞吐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宋保建李景全孙宜丽张薇刘鹏
关键词:致密油藏压裂数值模拟参数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