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国勇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源性疾病
  • 2篇致泻
  • 2篇致泻性大肠埃...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抑制
  • 2篇诺如病毒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埃希菌
  • 2篇病毒
  • 2篇大肠埃希菌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生物膜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护理职业...

作者

  • 4篇姚孝明
  • 4篇梅国勇
  • 3篇杨婉薇
  • 2篇吴娟
  • 2篇葛云霞
  • 2篇刘晓蓉
  • 2篇张利
  • 1篇施建丰
  • 1篇吴静
  • 1篇王书侠
  • 1篇葛亮

传媒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白玉散作用于标准菌株ATCC29213 和临床分离33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姚孝明刘晓蓉吴娟梅国勇杨婉薇葛云霞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南京城北地区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2016年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对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细菌检测,对病例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和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3例疑似病例中,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7.19%(11/153),以诺如病毒为主(3.92%,6/153),肠道细菌的检出率为12.42%(19/153),以致泻大肠埃希菌(7.19%,11/153)和副溶血弧菌(5.23%,8/153)为主,致泻大肠埃希菌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最高(63.64%,7/11)。可疑食品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0.91%,32/153),其次为肉及肉制品(18.30%,28/153)和粮食及其制品(18.30%,28/153)。结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是引起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可疑食品,诺如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要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制度,增强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吴静杨婉薇梅国勇张利赵巧燕葛亮施建丰姚孝明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
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白玉散作用于标准菌株ATCC29213和临床分离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复方白玉散对生物膜最小抑膜浓度(s MIC)。结果: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和强成膜株SA17的MIC分别为25mg/m L和50mg/m L,MBC分别为50mg/m L和100mg/m L。标准菌株ATCC29213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并且33株临床分离S.aureus中,有25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率为75.6%。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的s MIC50为1.6mg/m L,s MIC80为6.3mg/m L,对强成膜株SA17的s MIC50为3.2mg/m L,s MIC80为6.3mg/m L。结论:复方白玉散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生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姚孝明刘晓蓉吴娟梅国勇杨婉薇葛云霞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2016—2017年南京市栖霞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现状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栖霞区食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防控和防止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2017年的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及特定病原体(肠道病毒和肠道致病菌)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共308例,以工人和干部职员居多(25~35)岁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以腹痛和腹泻为主;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在送检的308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72例,检出率为23.38%,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复合酶抑制剂类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为当前主要的流行病原体。本地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当前该病的发生情况,应加强宣教和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梅国勇徐彦姚孝明张利王书侠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肠道致病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道病毒诺如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