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丰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置换术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单侧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融合
  • 1篇腰椎间融合器
  • 1篇愈合
  • 1篇融合器
  • 1篇生物材料
  • 1篇失稳
  • 1篇手术
  • 1篇切口
  • 1篇全髋

机构

  • 3篇郑州市第六人...

作者

  • 3篇刘华丰
  • 2篇郝光辉
  • 2篇张勤安
  • 1篇韩冰
  • 1篇陈莉
  • 1篇王佳爽
  • 1篇陈彦超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椎间置入充满碎骨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吗?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随着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医学金属材料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员把焦点集中到以高分子聚乳酸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上,旨在脊柱失稳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目的:观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在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其治疗脊柱节段失稳的可行性。方法:将42只9月龄猪随机分为2组(n=21),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实验组在椎间置入充满碎骨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自体骨。术后4,12,72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检测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1)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两组动物植骨区均未见融合迹象。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有增大迹象;对照组可见部分骨桥,其中有1例融合。术后7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降解,有1例融合,对照组有2例融合;(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两组在各个状态下的脊柱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2周大部分状态脊柱活动度较4周时显著减小;(3)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材料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生长先快后慢,实现逐步融合,融合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结果表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个别状态(左屈)外其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最大程度地重建了猪脊柱节段稳定性。
宋宏阁李学涛郝光辉张勤安韩冰陈莉海玉杰刘华丰陈彦超王佳爽
关键词:生物材料腰椎间融合器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骨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使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河南省骨科医院诊治的115例老年单侧FNF患者,均行THA治疗,之后按照切口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外侧组57例给予外侧小切口手术,后路组58例给予后路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骨愈合相关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对比差异(P>0.05);与外侧组相比,后路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后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均高于外侧组,髋关节恢复时间短于外侧组(P<0.05);后路组术后1、3个月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均低于外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高于外侧组(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外侧小切口THA治疗的老年FNF患者相比,后路手术在调节术后骨愈合相关因子,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围手术指标也更为可观,且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
刘华丰宋宏阁张勤安卢岩岩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单侧
AIDS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治疗
2024年
目的研究正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AIDS患者因不同因素引起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为AIDS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正在HAART治疗152例因不同因素(摔倒跌伤、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非暴力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AIDS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术后关节活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入组AIDS患者共152例,均采取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理,均采取标准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1.5)天,优良率97.4%。无关节假体松动及断裂出现,未发现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97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与出血量、输血量等预算明显不一致,称之为不对称性贫血,21例出现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出现3例血培养均为大肠埃希氏菌菌血症,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为流感嗜血杆菌、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无切口感染,依据临床经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均得到完全治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迅速消失,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均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AIDS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安全有效,重视和加强AIDS患者骨科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状态,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才能保障AIDS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宋宏阁刘华丰郝光辉舒文政褚钰
关键词:HAART治疗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