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丽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衣藻
  • 6篇莱茵衣藻
  • 5篇根瘤
  • 5篇根瘤菌
  • 5篇产氢
  • 2篇制氢
  • 2篇生物制氢
  • 2篇能源
  • 2篇转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寄主
  • 2篇共培养
  • 1篇豆血红蛋白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制氢技术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能源

机构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许丽丽
  • 6篇王全喜
  • 6篇李德志
  • 5篇吴双秀
  • 2篇徐洁
  • 1篇王春叶
  • 1篇吕媛媛
  • 1篇赵美霞
  • 1篇潘宇
  • 1篇何莹莹
  • 1篇王浩
  • 1篇袁月
  • 1篇阎光宇
  • 1篇程立丽
  • 1篇王英英
  • 1篇牛晓玲
  • 1篇孙晖
  • 1篇高锦瑾
  • 1篇徐潇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茵衣藻和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不同比例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混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产氢培养,以确定产氢的最优条件和探索产氢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藻菌共培养的最优产氢条件为25℃、光照200μE/(m^2·s)、生长至饱和期的菌和藻体积比为1∶80,产氢量最大,约为272μmol/(mg Chl),是对照组的17.0倍。藻菌共培养提高产氢量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O_2浓度的降低使氢化酶活性提高以及衣藻生物量的增加。
许丽丽徐潇吴双秀王全喜李德志
关键词:莱茵衣藻根瘤菌共培养产氢生物量
转基因衣藻lba及对照藻产氢培养条件的优化
2010年
通过对莱茵衣藻849及其转基因衣藻lba进行光照强度、细胞浓度和培养基中硫酸盐含量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两个藻种的最佳产氢条件,同时对转基因藻和849产氢培养条件下的光合放氧速率和pH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25℃下,莱茵衣藻849和转基因衣藻lba的最佳产氢条件都为光照强度60μmol/(m2.s),细胞浓度为叶绿素含量12.5μg/ml,培养基中硫酸盐含量0μmol/L。莱茵衣藻849和转基因衣藻lba的最高氢气产量分别达到了349μl/mg chlorophyll和634μl/mg chlorophyll。在产氢条件下,转基因藻lba的净光合放氧速率比849低。结果为利用豆血红蛋白特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许丽丽阎光宇王全喜吴双秀
关键词:莱茵衣藻转基因豆血红蛋白培养条件优化
圆褐固氮菌提高莱茵衣藻产氢的研究
莱茵衣藻(以下简称衣藻)是研究微藻光合制氢的模式物种。衣藻氢化酶对氧气的敏感性是制约衣藻产氢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国际上提高衣藻产氢效率的策略主要有:(1)抑制PSⅡ光解水放氧活性;(2)改造氢化酶结构提高耐氧性;(3...
许丽丽程祥龙吴双秀王全喜
关键词:莱茵衣藻产氢氢化酶
转基因莱茵衣藻hemHc-lbac和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转基因莱茵衣藻hemHc-lbac(transgenic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hemHc-lbac)以不同比例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混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产氢培养,以确定产氢的最优条件和探索产氢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藻菌共培养的最优产氢条件为25℃、光照30μE·m–2·s–1、生长至饱和期的菌和藻体积比为1:80,产氢量达到最大,约为278μmol·mg–1Chl,是对照组80μmol·mg–1Chl的3.5倍。藻菌共培养提高产氢量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氧气浓度的降低而使氢化酶活性提高、以及衣藻生物量的增加。该研究为利用藻菌共培养及转基因的方法提高微藻光合生物制氢效率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
许丽丽王全喜吴双秀李德志
关键词:根瘤菌共培养产氢
根瘤菌提高衣藻产氢效率的研究
许丽丽孙田吴双秀王全喜
慢生大豆根瘤菌和莱茵衣藻彼此促进生长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氢技术,具体地说是利用慢生大豆根瘤菌和莱茵衣藻彼此促进生长的方法。本发明将慢生大豆根瘤菌(以下简称根瘤菌)与另外三种莱茵衣藻藻株cc124(以下简称124)、藻株cc503(以下简称503)和转基因莱茵衣...
吴双秀李德志许丽丽王全喜
文献传递
千岛湖区破碎化生境景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TM遥感数据,以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区的典型岛屿化生境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破碎化生境景观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特征,并分析ND,V,I值的变化是否受到岛屿面积和岛屿间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大、大、中和小岛屿的ND,V,I值分别为0.24、0.17、0.15和0.07,岛屿的ND,V,I值与岛屿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岛屿样带1、2和3与大陆1的最小距离呈递增趋势,而其ND,V,I值分别为0.16、0.09和0.07,存在递减趋势但不显著;集中岛屿和分散岛屿的ND,V,I值为0.11和0.08,亦存在递减趋势但不显著。岛屿的ND,V,I值与岛屿间的距离呈不显著负相关。
王春叶李德志袁月徐洁许丽丽牛晓玲
关键词:千岛湖归一化植被指数
慢生大豆根瘤菌和莱茵衣藻彼此促进生长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氢技术,具体地说是利用慢生大豆根瘤菌和莱茵衣藻彼此促进生长的方法。本发明将慢生大豆根瘤菌(以下简称根瘤菌)与另外三种莱茵衣藻藻株cc124(以下简称124)、藻株cc503(以下简称503)和转基因莱茵衣...
吴双秀李德志许丽丽王全喜
文献传递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的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种群和本土植物芦苇种群在潮间带生境形成竞争态势。文中对2种植物体内各部分的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生长发育时期、各个潮位生境以及植株各部位,几乎总是芦苇体内的NSC质量分数多于互花米草,且随着潮间带高程的降低,芦苇和互花米草都表现出体内的NSC质量分数增加的趋势,尤其以互花米草更为明显,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它们的耐盐能力。从生长初期到生长中期再到生长后期,芦苇与互花米草植株体内NSC总质量分数依次递增;芦苇与互花米草各部位中所含NSC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叶片、茎、根;互花米草体内的NSC总质量分数低于芦苇,但互花米草地下部分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大于芦苇,互花米草地上部分茎基部的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小于芦苇,表明互花米草的根和地下根茎的生长能力、耐干扰性及基部分蘖能力可能要强于芦苇。随着潮间带高程的升高,芦苇和互花米草地下部分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均有下降趋势,且植物体内NSC质量分数从地下部分占优势逐渐变为地上部分占优势。
吕媛媛李德志徐洁许丽丽高锦瑾潘宇赵美霞程立丽王浩何莹莹
关键词:芦苇互花米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潮位
含硅复合营养素对控制蓝藻水华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含硅营养素以确定该营养素控制蓝藻水华的最优作用浓度,同时在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按照最优作用浓度添加该营养素以确定该营养素的作用效果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营养素能抑制蓝藻水华,加入后蓝藻比例下降,硅藻和绿藻比例上升,水体中的氮含量增加,其最佳作用浓度为312.5μL/L,其作用效果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均具有有效性.该研究为蓝藻水华的治理提供有效的实践基础.
许丽丽王英英孙晖陈徐羽心李世玥王全喜
关键词:水华蓝藻硅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