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犇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玉米田养鹅”农田生态系统下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通过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杂草群落平均密度为171.33株/m^2,是对照密度(11.11株/m^2)的15.42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该处理下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7,均高于对照;玉米田养鹅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86.30g/m^2,是对照(5.67g/m^2)的68.13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同时玉米田养鹅处理的盖度为90.56%,是对照(7.22%)的12.54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在白天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玉米田养鹅处理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丰富的地表植被使得田间地下生物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土壤呼吸作用增强,土壤CO2呼吸通量增加,高达308.64 mg/(m^2·h),显著高于对照的234.90mg/(m^2·h)(P<0.05;n=9)。因此,在试验期间白天光照不足,地表接受光照辐射有限的情况下,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导因素,白天的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在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化中,玉米田养鹅处理5~15cm的土壤含水量为16.14%,显著高于对照1.27%(P<0.05;n=9),水的良好导热能力促进了土壤的散热,使得玉米田养鹅处理表层土壤夜间散热较快,以致夜间该处理下的土壤温度低于对照。因此,在"玉米田养鹅"模式生产过程的前期,生物代谢活动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仝淑萍关法春曹舰艇张宇阳边步云程犇
- 关键词:生态系统杂草土壤温度
- 不同土壤水分对核桃树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本实验就林芝地区核桃苗种植后第一年越冬的成活率、高度和直径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并对三种水分环境下的越冬核桃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浇水的实验组越冬成活率和平均高度高于两组不进行人工浇水的对照组,同时有水渠流经的对照组Ⅱ高于仅有自然降水的对照组Ⅰ;而对照组Ⅱ的平均直径最高,人工灌溉的实验组次之,只有自然降水的对照组Ⅰ平均直径最小。这说明林芝地区冬季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核桃苗越冬所需,于自然降水外增加的额外水分来源有利于核桃苗的存活和生长。
- 程犇达娃范丽卿范丽卿李忠和李淑芳王秀飞
- 关键词:核桃幼苗栽培水分管理
- 西藏林芝地区两种草莓引种初步研究
- 2018年
- 本实验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引种2种性状优良的草莓脱毒苗进行草莓引种实验,结果表明红颜草莓的母株匍匐茎生成数、叶片数、最大高度均高于黑美人草莓,其中匍匐茎生成数和最大高度高出黑美人草莓一倍以上,叶片数也比黑美人草莓高48.51%,但除草莓母株平均最大株高的变异系数红颜草莓略低于黑美人草莓外,其他3种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为黑美人草莓低于红颜草莓。因此红颜草莓的生长、自繁情况均表现更优,而黑美人草莓生长更为均一,综合来说,红颜草莓更适合在林芝地区栽培。
- 程犇达娃范丽卿
- 关键词:草莓引种红颜草莓
- 玉米田养鹅对农田杂草群落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以西藏林芝八一镇"农牧一体化"农业生态试验站为平台,于2015年开展玉米田养鹅(RGICF)、常规(CCP)和对照(CK)长期定位试验,调查统计放牧前、放牧中和放牧后玉米农田杂草种类和密度,从杂草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层面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前,RGICF和CK杂草种类高达14种,密度接近141.82株/m^2,依次高于CCP 10种和135.82株/m^2,杂草优势种少而突出,杂草功能群DA占优势。放牧中,RGICF和CK杂草总密度下降了75.68%和17.41%;CCP杂草功能群DA比重上升,总密度增加了13.07%,但优势种少而突出。放牧后,RGICF杂草种类和密度基本恒定,CK杂草总密度减少了71.74%,CCP杂草总密度增加了1.71倍,RGICF、CCP和CK均以功能群DA为主。这说明了玉米田养鹅模式下既能充分利用杂草资源,又可维持杂草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 边步云张永锋关法春程犇程犇王东
- 关键词:杂草群落结构农田
- 农牧一体化下杂草生物多样性及玉米生产效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研究农牧一体化对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延军农场农牧一体化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放牧前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牧一体化生产方式对杂草生物多样性及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前,农牧一体化(API)理杂草总密度是对照(CK)的1.41倍,且杂草优势种单一且相对多度分配不均匀;API杂草地上生物量比CK高出18.12kg/hm2;API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G)分别是CK的1.09、0.92、1.05和1.08倍。放牧后,API和CK杂草总密度分别减少77.00%和23.10%,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依次分别下降94.18%和78.17%,故田间放养鹅可将田间16.01%杂草资源化,提高杂草生产力;API玉米产量是CK的0.92倍,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 443.51元/hm2,鹅肉产品输出对经济总收入的贡献率高达48.74%,折合为25 922.80元/hm2;API的产投比(2.87)是CK(2.49)的1.15倍,API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因此,API处理使用鹅来控制杂草并将杂草资源化,提高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可实现较高经济效益。
- 边步云关法春张永锋程犇仝淑萍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