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位
  • 1篇移植瘤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原位移植
  • 1篇原位移植瘤
  • 1篇原位杂交
  • 1篇人类乳头瘤
  • 1篇人类乳头瘤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生物发光
  • 1篇生物发光成像
  • 1篇人肺
  • 1篇人肺癌
  • 1篇肿瘤
  • 1篇危型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篇李勇
  • 1篇饶晓松
  • 1篇刘宝国
  • 1篇王鹏
  • 1篇宁涛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检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对引物进行组织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对84例LSCC组织进行检测,从多角度、多方面印证HPV的感染。结果PCR检出HPV—L1阳性率为27-4%(23/84),而针对HPV-16型、HPV。18型特异的E6/E7引物行PCR扩增的结果显示,29例(34.5%)为HPV-16型,6例(7.1%)为HPV-18型,其中4例(4.8%)为HPV-16、HPV-18混合感染。LSCC中HPV-16和HPV-18的总阳性率为36.9%。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探针进行的ISH结果显示喉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为30.9%(26/84)。结论高危型HPV-16的感染可能参与LSCC的致癌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王鹏饶晓松李勇宁涛刘宝国
关键词:人类乳头瘤病毒喉肿瘤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Spectrum-CT在人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Spectrum-CT对3种不同方式建立的人肺肿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实时监测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为肺癌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肺癌A549细胞株(A549-Luc),应用胸腔注射法、尾静脉注射法和气管灌流法将A549-Luc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每组6只),建立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应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对3组模型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荧光信号强度,每周1次,连续监测4周,最后解剖裸鼠肺组织进行体外发光成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生物发光成像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鼠移植瘤组织均持续生长,建模第4周,胸腔注射组模型鼠的荧光信号强度值[(2.78±0.18)×106 P/s]强于气管灌流组[(1.45±0.20)×106 P/s]和尾静脉注射组[(1.35±0.14)×106 P/s](F=62.53,P<0.01);3D活体成像分析显示,3组模型鼠肺癌移植瘤组织呈不同的生长状态,胸腔注射法模型鼠呈右侧肺叶接种位点处单点肿瘤灶生长,气管灌流法模型鼠肿瘤灶呈左右两侧肺叶不确定多点生长模式,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肿瘤灶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左右两侧肺叶上。结论与气管灌流法和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比较,胸腔注射法原位肺肿瘤模型成瘤更快,在开展移植瘤主动定位研究方面存在优势;结合使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在原位肺肿瘤模型建立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对移植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定位和定量分析,可为肺癌发病机制和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安国许辉张文龙宋祎萍李勇
关键词: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