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旭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骨折
  • 2篇融合术
  • 2篇人工椎体
  • 2篇椎体
  • 2篇内固定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椎间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植骨
  • 1篇韧带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卢旭华
  • 6篇陈德玉
  • 4篇赵定麟
  • 3篇王新伟
  • 3篇何志敏
  • 2篇袁文
  • 2篇陈爱民
  • 2篇刘岩
  • 2篇郭永飞
  • 2篇张伟
  • 1篇冯伟
  • 1篇侯春林
  • 1篇王以进
  • 1篇刘铁龙
  • 1篇贾连顺
  • 1篇杨立利
  • 1篇苟三怀
  • 1篇徐建伟
  • 1篇赵杰
  • 1篇李郁松

传媒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骨...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前路减压Synex人工椎体重建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正>目的探讨前路减压Synex人工椎体重建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Synex人工椎体重建治疗18例初次后路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的患者,术后观察
陈宇陈德玉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卢旭华
文献传递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或脱位11年回顾——附815例随访报告
<正>目的评价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新鲜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1994年8月-2005年1月我院共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可吸收螺钉、棒、线)固定骨折或脱位815 例,其中男性490例,女性325例:年龄5~76岁,平
陈爱民候春林敬三怀欧阳跃平刘岩张伟卢旭华赵良宇
文献传递
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测试并评价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2 7具小牛胸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 (IS)、髂骨植骨组 (IBG)及人工椎体组 (AVB) 3组 ,测试屈曲、伸展、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 应变、载荷 位移关系变化以及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强度及刚度。IBG组、AVB组分别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螺钉进行第 2次、第 3次测试 ,各组间进行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髂骨植骨组不同状态下应变及位移均大于原始标本 ,人工椎体组小于原始标本 ,且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 ;附加内固定后应变及位移均较不附加内固定者减小 (P <0 .0 5 ) ,且人工椎体组附加内固定后分别小于髂骨植骨组 (P <0 .0 5 )。人工椎体附加或不附加内固定时的应力强度及轴向刚度均大于或接近原始标本 ,而单纯髂骨植骨组伸展及侧屈状态下 ,以及附加前路或后路固定后的侧屈状态下的应力强度低于原始标本 ;轴向压缩刚度亦小于原始标本 ,附加前路钢板后有所提高 ,但只有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后才与原始标本相当。人工椎体组的扭转强度大于髂骨组 ,扭转刚度与原始标本接近。而髂骨植骨组即使附加内固定后的扭转刚度亦远小于原始标本。结论 单纯人工椎体替代基本可满足生物力学性能要求 ,附加前路或后路固定后 ,可满足包括扭转性?
王新伟赵定麟陈德玉王以进赵杰卢旭华
关键词:生物力学髂骨植骨人工椎体
伴有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腰椎侧凸畸形角度平均31°,术前 JOA评分平均11分,均采用腰椎后路一期减压、矫形、内固定、融合治疗。结果 3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矫正角度平均13°。矫正角度丧失1°-5°,平均3°。截骨融合率100%。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卢旭华陈德玉郭永飞何志敏李郁松袁文赵定麟
关键词:腰椎脊柱侧凸椎管狭窄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5 6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 ,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 术后 5 5例经随访 1年以上 ,1例随访 2个月。优 39例 ,良 8例 ,可 5例 ,差 4例。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症须早期手术治疗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的次环状减压的手术方式。
卢旭华陈德玉赵定麟王新伟徐建伟曹新峰贾连顺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技巧
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腰椎不稳等疾患的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及内固定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融合理念的发展日新月异。该文就腰椎前路椎间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利于更加有效地了解、利用这一技术。
何志敏卢旭华陈德玉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适应证
转化生长因子β对退变颈椎间盘成纤维细胞的成骨诱导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对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成骨诱导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在TGF-β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现。结果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T)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TGF-β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
卢旭华赵定麟冯伟王新伟陈德玉袁文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开放性骨盆骨折:治疗对策与疗效分析
<正>目的:回顾并总结2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对策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入院治疗 2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病人。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 7-73岁,平均47.5岁。伤因:均为...
陈爱民侯春林苟三怀欧阳跃平刘岩张伟卢旭华高文武刘铁龙陈梓锋叶艳平江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