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娜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胜利油田
  • 1篇旋流
  • 1篇油藏
  • 1篇油井
  • 1篇有杆抽油
  • 1篇有杆抽油系统
  • 1篇蒸汽驱
  • 1篇深抽
  • 1篇深抽井
  • 1篇生产井
  • 1篇数据服务
  • 1篇漏失
  • 1篇举升
  • 1篇举升技术
  • 1篇降黏
  • 1篇光杆
  • 1篇防腐
  • 1篇防卡
  • 1篇泵效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4篇周娜
  • 2篇杜玮暄
  • 2篇肖萍
  • 1篇智勤功
  • 1篇王维强
  • 1篇张方圆
  • 1篇尚岩
  • 1篇孙辉
  • 1篇姜东
  • 1篇杜伟
  • 1篇张俊清

传媒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稠油机抽井油套环空添加降黏剂时存在降黏剂与产出液混合不均匀、降黏效果差和不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等问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研究。稠油井过泵降黏举升技术是通过地面注剂系统将降黏剂输送到空心杆,再利用井下过泵系统中的空心中心杆将降黏剂释放至泵下,通过旋流混合系统叶轮的旋转作用,充分搅拌降黏剂和产出液,使其混合均匀,达到提高降黏剂效能和降黏效果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泵深小于1 500.00m、产液量小于50m^3/d的稠油机抽井。该技术在胜利油田21口稠油机抽井中进行了应用,平均泵效提高了11%,累计增油5 310m^3,累计节约降黏剂9t,生产周期平均延长81d。研究结果表明,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降黏增油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周娜姜东杜玮暄张方圆张俊清肖萍
关键词:稠油油藏胜利油田
功图量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文针对常用功图量油模型存在的问题,结合油田实际,开展了稀油及稠油正常工况功图量油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工作,采用有效冲程法建立了功图量油系统,进而开发了功图计产系统,功图诊断的计产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使得量油模型的适...
周娜孙辉王维强杜伟顾静尚岩
关键词:数据服务
深抽井新型助抽设备增效机理及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由于存在冲程损失大、泵漏失严重等现象,深抽井有杆抽油系统泵效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实践证明,井下分级助抽器能够有效提升深抽井泵效,但其具体增效机理即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并缺乏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从分级助抽器增效机理入手,探究各机理的主控因素,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建立分级助抽器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合理参数。分析表明,分级助抽器能够有效降低冲程损失、控制泵漏失量,而分级助抽器间距、直径、气液比、冲程冲次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增效效果,建议助抽器间距为40~60 m,与油管间隙为1~2 mm。研究结果为深抽井的提产增效提供了依据。
智勤功周娜
关键词:深抽井有杆抽油系统泵效冲程损失
胜利油田蒸汽驱生产井高效举升配套技术被引量:3
2018年
胜利油田蒸汽驱生产井产液温度高、H2S含量高、出砂、结垢,导致举升系统腐蚀、泵效低、卡泵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蒸汽驱生产井高效举升配套技术研究。通过结构改进和参数的优化设计提高了抽油泵及井口密封装置的适应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优化了抽油泵泵筒及柱塞间的密封间隙,运用高温高压试验优选了抽油泵阀副的材质,以适应高温条件下柱塞泵筒的密封需求。通过优化结构、优选密封盘根材质和耐高温防腐光杆,形成了耐高温防腐光杆密封技术。室内试验证明,研发的有杆泵举升配套工具在泵挂处温度200℃、井口温度170℃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现场应用58井次,最长生产896d且持续有效,检泵周期平均延长207d,减少换盘根82次,泵效平均提高9.2%,单井平均日增油0.7t。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生产井高效举升配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蒸汽驱油井的腐蚀、卡泵等问题,提效增油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张雷杜玮暄肖萍高综启孙衍东周娜
关键词:蒸汽驱生产井胜利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