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

作品数:23 被引量:38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病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4篇冠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3篇梗死
  • 3篇META分析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女性
  • 2篇平板运动
  • 2篇校正方法
  • 2篇老年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2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李卫
  • 8篇王杨
  • 6篇王杨
  • 5篇杨跃进
  • 4篇严若华
  • 4篇谷鸿秋
  • 3篇杨进刚
  • 3篇金辰
  • 3篇许海燕
  • 3篇孙怡
  • 2篇刘远立
  • 2篇尹潞
  • 2篇高晓津
  • 2篇乔树宾
  • 2篇董秋婷
  • 2篇陈辉
  • 1篇侯志辉
  • 1篇叶蕴青
  • 1篇吴元
  • 1篇苏淑红

传媒

  • 10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行车拥有状况与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及超重或肥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自行车拥有状况与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及超重或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的中国队列的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描述,并分别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有、无自行车者间体力活动、静坐时间以及超重或肥胖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42 67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23±9.72)岁,男性占40.9%,有27 744人拥有自行车,占65.0%。该人群的总体力活动、工作、交通、家庭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MET-分钟/周)分别为2513.00(1114.00,5271.00)、444.00(0.00,735.00)、420.00(0.00,990.00)、600.00(180.00,1260.00)、198.00(0.00,693.00)。静坐时间为(1397.03±832.13)分钟/周,腰围为(81.03±10.53)cm。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拥有自行车者的交通相关体力活动大于无自行车者,但总体力活动、工作、家庭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较无自行车者少。有自行车者的静坐时间高于无自行车者,但腰围和发生肥胖的风险更低。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在有、无自行车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拥有自行车者的交通相关体力活动较无自行车者多,发生肥胖的风险较无自行车者更小,同时总体力活动、家务相关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可能减少,静坐时间也高于无自行车者。
熊荣熊荣杨进刚杨进刚王杨赵延延刘力生刘力生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肥胖症
合并右束支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金辰李卫杨跃进唐欣然李娜王杨唐晓芳乔树宾吴永健颜红兵袁晋青
关键词:右束支阻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脉压(24hPP)、24 h动态脉压指数(24hPPI)和夜间动态脉压指数(NPP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305例于2016-05至2016-07在阜外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受试者,根据ABPM数据计算受试者的24hPP、24hPPI和NPPI,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24hPP为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与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之差,24hPPI为24hPP与24hSBP的比值,NPPI为夜间(22:00~06:00)平均PP与平均SBP的比值。结果:305例受试者中,222例(72.8%)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24hPP、24hPPI、NPPI均高于血压正常者[24hPP:(49.0±11.6)mmHg(1 mmHg=0.133 kPa)vs.(42.2±7.4)mmHg,P<0.001;24hPPI:0.39±0.06 vs.0.37±0.05,P=0.004;NPPI:0.40±0.07 vs.0.38±0.05,P=0.009]。222例高血压患者中,116例(52.3%)冠心病患者的24hPP、24hPPI和NPPI均高于106例(47.7%)无冠心病者[24hPP:(50.9±12.2)mmHg vs.(47.0±10.6)mmHg,P=0.013;24hPPI:0.41±0.06 vs.0.38±0.06,P<0.001;NPPI:0.42±0.07 vs.0.38±0.06,P<0.001];而在83例(27.2%)血压正常的受试者中,冠心病患者和无冠心病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降压药服用情况等因素后,高血压患者的24hPPI和NPPI与冠心病相关[24hPPI:比值比(OR)=1.95,95%可信区间(CI):1.11~3.44,P=0.020;NPPI:OR=2.21,95%CI:1.28~3.8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24hPPI和NPPI对冠心病的筛查和预测价值均优于24hPP。结论:高血压患者的24hPPI和NPPI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筛查和预测,且效果优于24hPP。
罗富健张丁丁张云李卫黄建凤
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诊治冠心病必不可少的手段,该技术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研究引起关注。本文旨在归纳最新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总结老年人桡动脉途径的优势及存在优势的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在全国的开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金辰李卫杨跃进
关键词:老年人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生存曲线校正方法比较研究
背景与目的:生存分析是医学研究领域里常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生存曲线能够图形化展示生存经历.然而常规的生存分析中,无法获得校正协变量的生存曲线,本文将对现有的各种生存曲线校正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检索文献,总结各生存曲...
谷鸿秋王杨李卫
Cox回归模型比例风险假定的检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是一系列处理"事件发生时间"变量的统计方法总称,常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转归、痊愈和死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作为生存分析中最重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访资料的危险因素筛选及预测。
严若华李卫
关键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验方临床随访资料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中国31个省份107家医院的26592例AMI患者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MI类型、心脑血管病史、用药史、生活方式和AMI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或)肥胖、吸烟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资料,将具有完整危险因素信息的2439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结果患者年龄为(62.2±13.8)岁,其中男性18162例(74.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8209例(74.6%)。男性患者年龄为(60.2±13.7)岁,低于女性[(68.2±12.3)岁];体质指数为(24.2±3.0)kg/m^(2),高于女性[(23.8±3.4)kg/m^(2)];超重和(或)肥胖、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腻饮食和AMI病史比例分别为51.8%、55.2%、7.2%、3.8%、80.4%和7.7%,均高于女性(分别为45.9%、9.9%、5.8%、2.3%、65.0%和5.9%);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和卒中病史比例分别为46.5%、17.2%、77.8%和8.5%,均低于女性(分别为61.4%、24.8%、81.7%和11.1%);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外周血管病史的比例分别为0.6%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别于对全部患者的分析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脂异常比例、青年和中年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老年组超重和(或)肥胖、缺乏运动比例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常见于女性患者,超重和(或)肥胖、肥腻饮食和吸烟等更常见于男性患者。
张旻高晓津杨进刚苏淑红杨跃进许海燕冯媛媛宋雷吴元张峻胡奉环乔树宾李卫伏蕊孙慧董秋婷严欣欣张璇叶蕴青金辰
关键词:心肌梗塞性别因素年龄分布
既往数据较少时预测患病率的不同方法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既往数据较少时不同方法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我国建国以来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的数据,分别采用几何级数法、logistic函数模型和GM(1,1)灰色模型对患病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对比各方法的拟合效果、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等,评价其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所有方法用于高血压患病率的短期预测(2~3年),结果都比较相似,2005年患病率的估计值均处在(19.3±1.0)%之间。但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给出的疾病趋势则有了较大幅度的差异,截至2050年,GM(1,1)灰色模型(R。=0.9863)的预测结果已达到86.44%,几何级数法给出的估计值也超过75%,而logistic函数模型(R^2=0.6933)认为患病率仍只有33.53%。其中logistic模型估计较保守,并假设患病率始终不会超过上限40%;而几何级数法和GM(1,1)模型给出的预测值将快速增长,于2060年之前突破100%。结论几何级数法结合了数据的数学意义和临床意义,适用于中短期的患病率估计,而logistic回归模型给出的患病率趋势在理论上符合人们对未来疾病发展的预估,更适合远期推断。GM(1,1)灰色模型与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且不要求提供大量相关信息,因此也较为适合数据点较少的短期预测。
严若华王杨李卫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
临床预测模型校准与更新方法介绍及R软件实现被引量:1
2023年
临床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决定了外推性和应用价值。当预测模型应用于新人群时,因研究时间、人群特征、地域等因素与初始建模人群存在差异而导致其预测性能降低。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校准或更新对于提高其在新人群中的预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更新的方法主要包括回归系数更新、Meta-model法及动态模型构建三大类,由于Meta-model法及动态模型构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限制,目前常使用模型回归系数更新法进行更新。本文在系统性介绍模型更新方法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基于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别对模型系数更新的方法及其R实现过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李笑丛王闯世郝军王杨李卫
关键词:软件实现
利用三种点尿估算方法评估和验证中国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和评价Kawasaki、INTERSALT和Tanaka三种方法估算24 h尿钠排泄量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的子研究,抽取120名受试者(城乡各60名),同时收集受试者的空腹晨尿和24 h尿液标本,检测点尿和24 h尿液中钠、钾和肌酐水平。使用Bland-Altman法比较三种方法所估算出的24 h尿钠排泄量和实际尿钠排泄量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最终116名受试者被纳入到最终的统计分析。实测钠排泄的平均值为6 343 mg/d(约为盐16.2 g/d)。Kawasaki法是3种方法中偏差最小的,平均偏差值(估测值减24 h实际观察值)为-740.49 mg/d。Tanaka法的平均偏差值是-2 305.05 mg/d。差距最大的是INTERSALT法,平均偏差值为-2 797.39 mg/d。尽管与其他方法相比,Kawasaki法的估测值与24 h实测值之间的差距较小,Bland-Altman图显示仍有9人(7.76%)超出均数±1.96倍标准差的一致性界线。结论:Kawasaki法、INTERSALT法和Tanaka法三种方法估算中国城乡人群的24 h尿钠排泄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和局限,故需制定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的估算24 h尿钠排泄量方法,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中国人群的盐摄入量。
孙怡伯坚彭亚光侯彦陈辉王兴宇尹潞王杨刘远立李卫
关键词:尿钠排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