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二甲基甲酰胺
  • 5篇肝脏
  • 4篇鼠肝
  • 3篇肝损伤
  • 3篇肝脏损伤
  • 3篇CYP2E1
  • 3篇大鼠肝
  • 3篇大鼠肝脏
  • 2篇亚急性
  • 2篇小鼠
  • 2篇菌群
  • 2篇急性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2篇大鼠肝脏损伤
  • 1篇代谢
  • 1篇毒性
  • 1篇信息安全
  • 1篇雄性

机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太仓市疾病预...
  • 1篇北京汇智泰康...

作者

  • 10篇王磊
  • 9篇吴智君
  • 9篇郑敏
  • 9篇程娟
  • 9篇赵文锦
  • 9篇张蔓
  • 8篇管明月
  • 1篇江海
  • 1篇聂武
  • 1篇任福琳
  • 1篇徐波
  • 1篇周莹
  • 1篇周振清
  • 1篇滕琳

传媒

  • 4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2017环境...

年份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基甲酰胺暴露对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动态影响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28天可导致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MF导致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的动态过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F染毒组(6个时间点,每...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损伤肠道菌群
CYP2E1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小鼠肝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色素单加氧酶P450 2E1(CYP2E1)在高剂量DMF致肝脏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DMF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DMF剂量为1500 mg/kg·bw,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试验前后称量体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分别于染毒后8、12、24、48和72 h处死,取血并解剖肝,进行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yp2e1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F染毒后24 h,雌性小鼠肝重量和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雄性小鼠体重下降明显,脏器系数呈现波动性改变。雌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于染毒后24 h快速上升,72 h达到峰值;雄性小鼠于48 h急剧升至高峰,与对照及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性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分别出现在48和72 h,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MF染毒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凝固性坏死灶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雄性小鼠肝损伤更为持久和严重。DMF染毒后肝MDA含量一过性升高;24~72 h SOD酶活性明显减弱,雄性小鼠GSH消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小鼠肝Cyp2e1 mRNA表达在DMF染毒后8 h明显上调,随后24~72 h基因表达水平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小鼠该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MF染毒后雌、雄小鼠肝CYP2E1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高剂量DMF通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诱发C57BL/6小鼠肝急性毒性反应,雄性病变更
郑敏王磊管明月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CYP2E1
内网建设信息安全的保障及在疾控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疾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展示和沟通平台,也为疾控系统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协调和约束平台,而内网(或称局域网)建设的有效实施及其信息化安全技术的保障是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为此,本文对中国CDC职业卫生所局域网建设及其实施中主要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应用效果简要分析如下。
周莹王磊聂武滕琳
关键词:疾控系统信息安全内网有效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二甲基甲酰胺对HL7702肝细胞毒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对HL7702肝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DMF引起肝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HL7702肝细胞给予50、100、150、200和250 mmol/L DMF处理,于24 h后检测其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根据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设置对照组及DMF染毒组(200 m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DMF对HL7702细胞凋亡以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DMF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L7702细胞的存活率,其中150、200和250 mmol/L DMF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DMF染毒浓度增加,释放至细胞外的LDH的含量增加,与DMF浓度呈正相关。200 mmol/L DMF染毒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F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DMF引起HL7702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与DMF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张蔓管明月吴智君郑敏赵文锦王磊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细胞毒性线粒体膜电位
二甲基甲酰胺暴露对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动态影响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28天可导致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MF导致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的动态过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F染毒组(6个时间点,每...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损伤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3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甲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利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南方某地区29家企业职工因甲苯接触引发职业健康危害的风险,并评估3种模型的优缺点、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以南方某地区甲苯使用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别利用上述3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结果表明,全部29家企业的风险评级均为低风险或一般风险,风险评级为无危害或轻度危害。由于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仅分为高、低风险,因此,某印花工厂的2间印刷车间及全自动印刷机室,以及某电子材料工厂的2条涂台产品线为高风险,其余为低风险。结论联合使用多种评估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并准确的评估甲苯引发的职业健康风险。
张蔓周振清任福琳江海徐波徐曹丹王磊管明月吴智君郑敏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风险评估甲苯
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亚急性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只。DMF灌胃剂量分别为150 mg/kg·bw(低)、450 mg/kg·bw(中)、1 350 mg/kg·bw(高),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1次/d。末次染毒结束后,次日解剖。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94、GRP78及DMF代谢酶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 DMF各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毒剂量增加,抑制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ALT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AL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F染毒组AST水平也表现出升高,但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检测显示,低剂量组小鼠肝小叶汇管区周围可见细胞水肿,细胞质疏松浅染,出现空泡;中剂量组出现大面积细胞水样变性,细胞肿胀,细胞核皱缩,肝窦扩张;高剂量组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量细胞嗜酸性变,胞浆浓缩,细胞核固缩,出现嗜酸小体;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的GRP94、CYP2E1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94的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GRP7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亚急性染毒可导致小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王磊郑敏张蔓吴智君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亚急性内质网应激CYP2E1肝损伤
二甲基甲酰胺短期重复染毒对雄性小鼠肝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短期重复染毒对雄性小鼠肝损伤的特点,为今后开展DMF慢性毒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染毒组(150 mg/kg·bw),每组50只。分别于染毒1、3、7、14和28 d 5个时间点处死10只对照组和10只染毒组动物。采尾静脉血检测血常规指标,摘眼球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和生物标志物N-甲基氨基甲酰加合物(NMHb)的含量。解剖取肝,记录肝重,计算脏器系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F连续染毒可抑制小鼠体重增长,1、3、14和28 d肝脏系数明显增大(P<0.05)。28 d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14和28 d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明显升高(P<0.05),7和28 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升高(P<0.05)。肝病理切片显示,染毒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样变,局灶性细胞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严重程度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染毒28 d出现严重细胞水肿,肝小叶结构破坏,细胞核固缩或溶解。NMHb含量随染毒时间逐渐升高,对照组未检出。结论 DMF短期重复染毒可导致小鼠生长缓慢,肝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肝肿大,从第7天开始,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染毒前期(3 d)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轻度水肿伴炎细胞浸润,后期主要以严重肝细胞水样变性为主,肝小叶结构受损,损伤程度随染毒时间逐渐加重。
王磊郑敏管明月张蔓吴智君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
氯唑沙宗在C57BL/6小鼠体内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氯唑沙宗(CZX)经口灌胃C57BL/6雄性小鼠,确定血浆中CZX和代谢产物6-羟基-氯唑沙宗(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文献报道的CZX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 7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0和200 mg/kg·bw 2个剂量组,经口灌胃给药。在灌胃前和灌胃后2、5、10、15、20和30 min,1、2和4 h分别取4只小鼠采血,通过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血清中的CZX和6-OH-CZX浓度,并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30 min,CZX和6-OH-CZX在血浆中均达到最高浓度,分别为57.61和1.84 nmol/ml。20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10和15 min,CZX和6-OH-CZX血浆中的浓度分别达到最高峰,为332.56和5.96 nmol/ml。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0和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半衰期t_(1/2)分别为63.11和53.80 min。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和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0 mg/kg·bw剂量组AUC的3.71和2.91倍。结论 C57BL/6小鼠在经口灌胃CZX的剂量为20~200 mg/kg·bw时,可以选择检测灌胃后5~20 min内血浆CZX和6-OH-CZX的浓度,以便在进行同一种属小鼠的CYP2E1酶活性相关研究中,达到较好的对比效果。
吴智君管明月赵文锦韩合敬王倩郑敏张蔓王磊程娟
关键词:氯唑沙宗C57BL/6CYP2E1代谢
二甲基甲酰胺对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及PPAR mRNA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灌胃给予二甲基甲酰胺(DMF)对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和PPAR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组,经口灌胃给予DMF 150 mg/kg BW染毒(每组5只),分别在DMF暴露前(D0组),暴露后第1、3、7、14和28天,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ELISA检测肝脏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D0天(对照组)相比,DMF暴露1天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开始增加[(8.30±0.61)×10~9/L vs.(12.64±1.02)×10~9/L,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白细胞水平进一步升高。此外,DMF暴露后可引起显著的肝脏损伤,包括肝细胞肿胀、淋巴细胞浸润、点状坏死等。与D0天相比,GSH-Px在DMF暴露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升高[(1006.00±168.60)U vs.(1437.00±321.00)U,P<0.05],CAT在DMF暴露后28天出现显著升高[(35.17±4.90)U/mg蛋白vs.(51.80±10.32)U/mg蛋白,P<0.05]。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在染毒后第7天出现显著升高[(1.35±1.30)vs.(35.70±10.88),(1.04±0.33)vs.(191.10±44.70),P<0.01]。而PPAR信号通路下游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降低,其中,与D0天相比,IL-1β在DMF暴露28天显著降低[(34.75±5.94)pg/mL vs.(25.52±1.65)pg/mL,P<0.05],IL-6在DMF暴露14天降低至谷值[(139.10±23.10)pg/mL vs.(97.86±4.15)pg/mL,P<0.01],TNF-α在DMF暴露后持续降低,在暴露28天时最低[(295.40±29.31)pg/mL vs.(217.10±7.43),P<0.01]。结论DMF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ROS,可引起氧化应激能力损伤,导致肝脏炎症,从而负反馈上调PPAR的转录水平,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以减轻炎症反应。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