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典型类癌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原发性
  • 1篇诊治
  • 1篇直肠
  • 1篇肾移植
  • 1篇肾移植术
  • 1篇肾移植术后
  • 1篇术后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肿瘤
  • 1篇息肉
  • 1篇小肠移植
  • 1篇介导
  • 1篇抗体
  • 1篇抗体介导
  • 1篇类癌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梁玉梅
  • 2篇李宁
  • 1篇管静芝
  • 1篇张晓燕
  • 1篇余琦
  • 1篇李元新
  • 1篇曹兵生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胆囊原发性典型类癌1例
2011年
胆囊类癌是极罕见的病例,在所有类癌中,原发于胆囊的不到0.5%.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发生于胆囊颈部,病变呈息肉样.患者具有胆囊息肉病史10余年,逐渐增大3mo,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理示肿瘤细胞大小致,可见菊形团样排列;细胞核圆形,核染质细颗粒状,无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素及突触素阳性;病理诊断为胆囊典型类癌.本例为第1例在10余年胆囊息肉病史中发现的胆囊类癌.
梁玉梅
关键词:胆囊类癌息肉
肾移植术后直肠及肛门恶性肿瘤的诊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报道肾移植术后直肠及肛门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为肾移植术后直肠及肛门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总结经验.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2年肛门鳞状细胞原位癌1例及肾移植术后14年直肠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1例.手术切除标本均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m切片并HE染色,行常规病理检查.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流原位杂交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直肠腺癌中应用DNA直接测序检测K-ras、BRAF有无突变.结果:病例1,患者女性,54岁,肾移植术后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及强的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既往患混合痔30余年.肾移植术后6mo出现间断性无痛性便后出血,保守治疗1年余,逐渐加重1mo,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原位癌.HPV、EBER检查均阴性.随访36mo未见复发及转移.病例2,患者男性39岁,肾移植术后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及强的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12年,因移植肾功能丧失停用免疫抑制剂1年后出现便血,消化内镜检查见直肠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示直肠低分化腺癌,部分为黏液腺癌,脉管内见大量癌栓,癌组织浸润肠壁全层,肠周淋巴结见癌转移.测序发现K-ras与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EBER原位杂交阴性,术后18mo见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结论:便血可以是肾移植后直肠与肛周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肿瘤发生重要的促进因素;对免疫抑制治疗敏感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特别是存在可能促进肿瘤发生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应警惕肿瘤的发生.及早建立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直肠及肛周肿瘤的筛查制度及方法有利于肿瘤的早诊早治.
梁玉梅管静芝李宁
关键词:恶性肿瘤肾移植直肠肛门
小肠移植中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2012年
目的:观察重度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回顾分析相关文献,为小肠移植急性AMR的诊断总结经验.方法:切除的失功能移植肠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m切片并行HE染色.详细观察移植物中肠壁各层及肠系膜内组织中主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分级评价急性排斥反应及血管病变,并进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物内各级血管广泛受累,包括肠壁及肠系膜内各级血管.受累血管的改变以肠壁浆膜下层内的小血管及动静脉的滋养血管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和/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受累血管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漏出,组织水肿,部分病变血管周围伴有纤维素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病变血管内膜C4d沉积.小肠黏膜固有层内血管显著扩张伴淤血,偶见血栓形成,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正常,未见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血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是重度急性AMR的主要病理学改变.病变可以广泛累及移植物内各级血管;小肠黏膜内血管的病变可能不代表最严重的病变;临床早期确诊AMR的发生不能单纯依赖小肠黏膜活检.
梁玉梅余琦张晓燕李元新曹兵生李宁
关键词:小肠移植C4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