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损
  • 2篇间隔缺损
  • 2篇房间隔
  • 2篇房间隔缺损
  • 2篇封堵
  • 2篇封堵器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性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相关并发症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后并发症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吴文辉
  • 2篇徐争鸣
  • 2篇张戈军
  • 2篇蒋世良
  • 2篇赵世华
  • 2篇金敬琳
  • 2篇兰天
  • 2篇徐仲英
  • 2篇凌坚
  • 2篇孙鑫
  • 2篇郑宏
  • 1篇徐丽丽
  • 1篇胡海波
  • 1篇吕秀章
  • 1篇杨延坤
  • 1篇李世国
  • 1篇张岩
  • 1篇吕滨
  • 1篇梁玉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及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导致封堵器脱落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中10例封堵器脱落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封堵器脱落患者有3例经换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后获得成功,其余7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缺损修补。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及术中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缺损边缘的情况则是封堵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徐争鸣郑宏蒋世良胡海波赵世华徐仲英吕滨张戈军凌坚吴文辉张岩兰天金敬琳李世国徐丽丽孙鑫吕秀章梁玉王志民王浩孟宪强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导管插入术手术后并发症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对17例多孔性ASD(12例为2孔,5例为3孔)患者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2~3个缺损。术后复查ECG、X线平片及TTE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术中超声测量ASD大、中和小缺损直径分别为(13.94±3.21)mm、(9.65±2.64)mm及(4.80±1.92)mm。16例获得成功(16/17,94.12%),1例因第2个ASD不适于封堵而放弃,改行外科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植入封堵器32枚,共闭合缺损37个,所植入大、小封堵器直径分别为(20.75±4.07)mm和(16.94±3.75)mm,较术中超声所测大孔及中孔ASD径分别增大(7.06±2.65)mm、(7.44±3.25)mm。术后3例残余微或少量分流(2例为3孔ASD),分别于术后第2、3天及3个月复查时消失。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1个月后消失。随访X线胸片测心胸比及超声测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采用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ASD安全、有效。
孙鑫杨延坤郑宏徐争鸣徐仲英蒋世良赵世华张戈军吴文辉兰天凌坚金敬琳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