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晓芳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 1篇人血
  • 1篇人血小板生成...
  • 1篇生成素
  • 1篇重组人血小板...
  • 1篇细胞
  • 1篇化疗
  • 1篇化疗后
  • 1篇化疗后血小板...
  • 1篇白细胞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NSCLC
  • 1篇RHTPO
  • 1篇IL-11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作者

  • 1篇戴晓芳
  • 1篇伍钢
  • 1篇刘莉
  • 1篇喻杰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rhTPO和IL-11治疗NSCLC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及IL-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6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采用健择、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后血小板≤75×109L-1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皮下注射特比澳15000U/d;对照组:皮下注射吉巨芬3mg/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第21天血小板值分别为164.3×109L-1和112.56×109L-1,P=0.011;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44.0×109L-1和33.7×109L-1,P=0.026;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277.1×109L-1和135.1×109L-1(P=0.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15例发生Ⅲ度血小板下降,持续平均天数为2.60d;对照组为29例及4.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治疗组4例发生Ⅳ度血小板下降,持续平均天数为1.0d;对照组为14例及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2)。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所需时间为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6d,P=0.006。治疗组输注血小板人数4例,对照组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和22例,P=0.000)。结论: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优于吉巨芬,且毒副反应较低。
喻杰戴晓芳刘莉伍钢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