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门静脉
  • 3篇静脉
  • 3篇静脉系
  • 3篇静脉系统
  • 3篇磁共振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成...
  • 2篇肝静脉
  • 2篇MRA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血管影像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腺

机构

  • 5篇武警医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袁滨
  • 3篇车素华
  • 3篇董少义
  • 1篇杨常运
  • 1篇赵海涛
  • 1篇冯凯琳
  • 1篇尤志军
  • 1篇崔玉清
  • 1篇葛亚丽
  • 1篇袁玲
  • 1篇梁林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5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提高腹部MR扫描图像质量的方法
1998年
提高腹部MR扫描图像质量的方法武警医学院放射教研室袁滨崔玉清①董少义(天津300162)关键词MR扫描图像质量随着MR技术的发展,影响腹部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呼吸运动、胃肠蠕动、化学位移、血液流动等因素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抑制,使腹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得...
袁滨崔玉清董少义
关键词:MR扫描图像质量
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MRA Gd-DTPA应用价值的评估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评估门静脉和肝静脉MRA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质量与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多平面屏气、二维、TOF序列血管成像技术,对59例患者的常规MRA与其中28例患者的增强MRA影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的质量。影像整体质量评分为不能诊断、差、中等、优、特优相应评分0—4级。对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肝静脉左、中、右支、脾静脉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增强MRA的信号强度与常规MRA信号强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MRA血管影像的整体综合评分(优+特优级=75%)高于常规MRA评分(67.74%)。结论:增强MRA血管边缘清晰、分支多,优于常规MRA。但由于动静脉同时显影,对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观察不利。
袁滨车素华赵海涛赵海涛葛亚丽尤志军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肝静脉GD-DTPA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技术探讨
1998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的技术和应用价值。方法: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作MR胰胆管造影成像45例。所有图像均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45例患者中,胆系疾患28例,胆系外疾患17例。此技术可清楚描画胆管及各种疾病的异常改变,对正常胰管及其分支的显示不佳。结论:MR胰胆管造影不用造影剂,是安全、可靠、非损伤性的检查方法,在胰胆管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袁滨杨常运车素华董少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腺管胆管
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
1998年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简称MRA)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检查已相当普及,应用于腹部血管性疾病的检查却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国外文献报导较多。
袁滨董少义梁林冯凯琳
关键词: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血管性疾病门静脉系统血管影像相位对比
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MRA增强扫描价值的评估
1998年
采用多平面屏气、二维、TOF序列血管成像技术,对59例患者的常规MRA与其中28例患者的增强MRA影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号强度与影像质量。评估增强MRA扫描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的影像质量与应用价值。影像整体质量评分为不能诊断、差、中等、优、特优,相应评分0~4级。对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肝静脉左中右支、脾静脉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为增强MRA的信号强度与常规MRA信号强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MRA血管影像的整体综合评分(优+特优级=75%)高于常规MRA评分(6774%)。增强MRA血管边缘清晰、分支多,优于常规MRA。但由于动静脉同时显影,会使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观察受影响。
袁滨车素华赵海涛尤志军葛亚丽袁玲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肝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