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RP-1 B细胞表位区在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1(TRP 1)人源B细胞表位 ,利用甲醇营养型酵母Pichiapas toris表达系统表达TRP 1的B细胞表位区。方法 将本实验室已构建好的质粒 pUC19/TRP 1进行双酶切 ,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带有 6His标签的 pRSETA载体 ,将 6His融合的TRP 1整体PCR扩增出来 ,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3 .5K上 ,构建成重组质粒 pPIC3 .5K/6His TRP1。该质粒转化酵母菌GS115 ,经G418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转化菌体经Mut表型鉴定后 ,用含 0 .5 %甲醇的培养基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利用Ni NTAagarose柱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后 ,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通过 4天的诱导 ,该系统成功表达了 6His TRP1蛋白 ,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扫描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 18kD ,纯度可达 96%。Westernblotting及ELISA实验证实 ,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结合白癜风病人IgG的能力。 结论 在Pichiapastoris表达系统中 ,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重组TRP 1的B细胞表位肽段 ,为深入研究TRP -1人源表位及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免疫治疗及恶性黑素瘤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 李廷慧高天文李春英李毅张文红王立峰李立文孙东杰刘玉峰
- 关键词:B细胞表位酵母生物学活性白癜风
- 637例甲真菌病临床类型及致病真菌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 梁晓博李廷慧胡蓉杨扬吴建华
- 关键词:甲真菌病致病菌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
- CO_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对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O2点阵激光对4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进行连续5次治疗,其中治疗组术后联合硅酮凝胶外用,而对照组不外用任何药物,治疗后随访3~5个月。结果:治疗组痤疮瘢痕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增生性瘢痕总有效率高于凹陷性瘢痕,而对照组增生性瘢痕总有效率略低于凹陷性瘢痕。术后随访治疗组仅1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对照组有3例出现色素沉着,两组均无1例发生新的瘢痕。结论:点阵CO2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优于单纯点阵CO2激光治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 马慧军贾赤宇杨扬李廷慧宋联进张明月
- 关键词:点阵激光痤疮瘢痕
- 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20岁。因双臂屈侧紫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大3个月,于2013年6月1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紫红色丘疹,偶感瘙痒,初步诊断为银屑病,予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及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双上肢部分皮损消退,躯干及双下肢皮损仍持续增多、扩大,瘙痒加重。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发病前无口服及外用药物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臂屈侧丘疹表面覆有一层光滑、发亮的蜡样薄膜鳞屑(图1A),双下肢皮损表面有明显鳞屑(图1B),躯干可见同形反应(图1C)。口腔黏膜可见树枝状银白色细纹、丘疹及斑块,对称分布(图1D^F)。头皮、掌跖、外生殖器及指甲均正常。
- 李廷慧梁晓博王凤华
- 关键词:扁平苔藓泛发性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