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璇

作品数:8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发育
  • 2篇延长组
  • 2篇油气
  • 2篇油气成藏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裂缝发育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成藏
  • 1篇低渗
  • 1篇低渗砂岩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性
  • 1篇岩性控制
  • 1篇延长组长
  • 1篇应力场
  • 1篇油气成藏模式
  • 1篇油气潜力
  • 1篇有限元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侯贵廷
  • 8篇于璇
  • 3篇赵文韬
  • 3篇魏红兴
  • 3篇詹彦
  • 2篇鞠玮
  • 2篇能源
  • 2篇周露
  • 1篇尤源
  • 1篇冯胜斌
  • 1篇孙雄伟
  • 1篇张居增
  • 1篇谢亚妮
  • 1篇李勇
  • 1篇雷刚林
  • 1篇罗海宁
  • 1篇李杰
  • 1篇莫涛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恢复被引量:17
2016年
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及演化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库车坳陷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形成了天山山前大型冲断带,并造就了现今的构造格局。通过对库车坳陷北部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各种应力场指示标志的测量、统计和构造解析,对野外获得的应力场指示标志划分了期次,认为喜马拉雅晚期应力场标志为近南北向挤压。结合库车坳陷区域构造要素,如地质体几何形态、边界条件、岩石力学参数等,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了喜马拉雅晚期库车坳陷的区域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与古应力场标志拟合较高,可以为库车坳陷裂缝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对勘探开发有应用价值。
郑淳方侯贵廷詹彦于璇赵文韬
关键词: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探析被引量:10
2015年
近年来,东非海上不断有大型天然气田发现,已成为国际能源勘探的新兴热点。东非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很低。在调研大量区域地质和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从油气成藏要素(烃源岩、储盖组合以及圈闭类型)入手,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其勘探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非大陆边缘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形成了裂谷叠加被动大陆边缘的双层系盆地结构;主力烃源岩形成于卡鲁裂谷期,主力储层形成于被动陆缘期,在大型三角洲发育区,油气保存条件最好,以构造和构造-地层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受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构造变形的横向分带性以及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所控制。
于璇侯贵廷代双河韩宇春谢结来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成藏模式
迪北气田三维探区下侏罗统阿合组裂缝定量预测被引量:9
2016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下侏罗统阿合组低孔低渗砂岩是迪北气田的主要油气储集层,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次研究采用迪北气田最新的三维构造图,考虑区域地质背景、地层起伏、断层分布等诸多因素,将目的层下侏罗统阿合组分为3段,基于实测岩石力学参数,利用三维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获得的库车坳陷新近纪构造应力场的大小、方向与实测应力感数据比较吻合。以此构造应力场为基础,在迪北地区11口井的约束下,用岩石破裂值和应变能密度构建起的"二元法"对阿合组每一层段的裂缝密度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平面上,迪北斜坡带的依南2—迪西1—迪北104区域、迪北101—依南5以南区域和吐孜1井以西—吐孜3井以北的区域为裂缝相对发育区;垂向上,阿合组中下段要比上段裂缝更为发育。该构造裂缝预测结果对迪北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于璇侯贵廷李勇雷刚林能源魏红兴郑淳方周露
关键词:致密砂岩有限元
巴西深水盆地对比及油气成藏规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对巴西东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群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群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局限海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漂移阶段。受区域构造应力场、膏盐层、火山岩等方面的影响,各盆地表现出不同的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而膏盐层的发育对于油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盆地中,主要发育了三套烃源岩、三套储层和三套区域盖层,并形成了三种油气成藏类型:盐下裂谷地堑内的构造油气藏,膏盐层上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以及盐上的浊积岩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根据成藏规律分析,并考虑各盆地的勘探现状,按勘探潜力由好到差的顺序将盆地划分为三类,指出Ⅰ、Ⅱ类潜力区应是主要勘探方向,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
于璇侯贵廷代双河韩宇春谢结来
关键词:深水盆地油气成藏成藏规律油气潜力
库车坳陷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对野外露头和井下岩心构造裂缝的观察和描述,及其性质、产状、密度、强度、开度、充填程度和充填物等测量要素的观测和统计,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山前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区主要发育三组近南北走向的剪裂缝和张剪裂缝,裂缝倾角总体以大于45°的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野外和岩心裂缝开度分别以0~5 mm和0~1mm为主,裂缝多未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物以钙质充填为主。裂缝各参数的分布呈现出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点,以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裂缝密度和强度最高。具体到层位上,库车东部以下侏罗统阿合组裂缝最为发育,库车西部则以下白垩统巴什基齐克组砂岩的裂缝密度最高。总体上,库车坳陷构造裂缝十分发育,有益于致密储层孔渗条件的改善,有利于裂缝型油气藏的形成。
于璇侯贵廷能源李杰魏红兴
关键词:发育特征
层厚与岩性控制裂缝发育的力学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段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裂缝面密度与层厚之间有幂指数关系;当厚度超过临界值(约250cm)时,裂缝面密度基本上不变。在相同层厚和不同岩性条件下,裂缝面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即在相同构造环境和等厚地层情况下,碎屑岩粒级越小,面密度越大,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岩石粒径之间呈负幂指数关系,这与不同粒级的颗粒间应力不同有关。通过多元分析和力学机理探讨,认为本区控制裂缝发育的两个因素中,层厚是主控因素。
赵文韬侯贵廷张居增冯胜斌鞠玮尤源于璇詹彦
关键词:岩性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库车前陆冲断带低渗砂岩的裂缝发育模式被引量:12
2015年
致密砂岩是重要的非常规储层,其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了储集性和渗透性。本文以库车坳陷北部野外裂缝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例,研究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区裂缝发育的规律。提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裂缝可以分为三期:前褶皱期、同褶皱期和后褶皱期。根据每个实测剖面各测量点裂缝密度的测量统计分析,并与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的构造要素,如距断层或褶皱轴面的距离,开展回归分析,分别半定量地建立了逆断层及相关褶皱控制裂缝发育的模型,提出两种成因的构造裂缝,即"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带"和"区域构造裂缝"。前陆冲断带内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发育带具有上盘裂缝比下盘发育,背斜顶部和陡翼的裂缝比缓翼和远离断层区域更发育的特点。
孙雄伟侯贵廷于璇魏红兴莫涛周露谢亚妮罗海宁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褶皱裂缝发育带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被引量:44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系统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岩心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约束,预测出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不同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在庄72井、庄47井、宁88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可以达到0.10m-1,而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则在庄156井、宁45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整体上,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要比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高。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和分布预测成果可为低渗透储层裂缝分布概念模型、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为庆城—合水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鞠玮侯贵廷冯胜斌赵文韬张居增尤源詹彦于璇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