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卫民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血管
  • 2篇主动脉
  • 1篇蛋白涂层
  • 1篇导管
  • 1篇动脉瓣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重构
  • 1篇心尖
  • 1篇心腔
  • 1篇心腔内
  • 1篇心腔内超声
  • 1篇心腔内超声心...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外科
  • 1篇心血管外科学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袁卫民
  • 3篇崔永春
  • 3篇贾六军
  • 2篇李巨波
  • 2篇唐跃
  • 2篇罗富良
  • 2篇李彬
  • 2篇王欣
  • 1篇侯志辉
  • 1篇陈在嘉
  • 1篇袁卫民
  • 1篇李悦
  • 1篇高润霖
  • 1篇周建业
  • 1篇袁晋青
  • 1篇史瑞文
  • 1篇唐承君
  • 1篇宋来凤
  • 1篇孟亮
  • 1篇李永利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实验中评价主动脉瓣环直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中华小型猪主动脉瓣环直径的差异,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选择最佳的人工瓣膜型号的影像学方法。方法:12只中华小型猪分别采用ICE、TTE及MSCT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三种方法测量结果在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方面的差异。结果:ICE、TTE和MSCT测量的瓣环直径分别为(23.69±0.83)mm、(22.91±1.11)mm和(23.81±0.76)mm,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配对t检验)。不过Bland-Altman分析的结果提示TTE测量的结果较MSCT有显著的偏小趋势(差值均数:-0.91 mm,一致性界限:-2.78~0.97 mm),而ICE不存在这种趋势。使用三种方法指导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时,ICE结果与MSCT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1.000),而TTE选择的瓣膜尺寸在33.3%(4/12)的动物较MSCT结果偏小一个型号。结论: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术前的主动脉瓣环测量,ICE与MSCT的结果一致性更好,TTE的结果则有低估瓣环直径的趋势,在一定的瓣膜选择策略下,ICE与MSCT的结果对瓣膜的选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TTE的结果易造成人工瓣膜的型号偏小。
罗富良唐跃李卫刘晓鹏侯志辉贾六军袁卫民吴爱丽
关键词:影像学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心泵辅助装置研究进展及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2021年
心泵辅助装置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脏功能不全的常用辅助装置。文章就心泵辅助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新一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静脉-动脉体外膜式氧合器、左心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点和不足,并对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和国家相关标准对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前研究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型心泵辅助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与支持。
崔永春王小康周建业杨伯清彭鹏贾六军孟亮李彬罗佳菲袁卫民周燕文杜红李秋菊李悦李巨波岳广新王欣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左心辅助装置全人工心脏动物实验
猪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蛋白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9
1998年
目的:评估蛋白涂层金属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的生物相容性和致血栓性,并通过造影及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其对动脉壁的影响。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该支架浸入含有交联剂的明胶溶液一定时间后,经干燥制成蛋白涂层。将蛋白涂层支架固定在3.0mm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上,通过8F大腔引导导管植入13只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结果:11只动物支架被成功植入前降支中段,2只动物支架植入前死于心室颤动。支架植入后3天及7天造影证实管腔通畅,无血栓形成、充盈缺损、夹层、栓塞、支架移位或血管痉挛。扫描电镜显示3天时有少量血小板沉积和纤维蛋白形成,且部分内皮化。7天时完全内皮化。4只动物在28天造影时管腔通畅。支架植入节段的所有管腔狭窄直径均<50.0%,平均狭窄直径为(30.0±7.2)%,无闭塞发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所有支架植入节段完全内皮化,有不同程度的新生内膜增生,无异物巨细胞聚集,局部管壁完整,无中层坏死。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为0.33±0.17mm,平均新生内膜面积为0.41±0.31mm2,平均百分狭窄面积为(32.0±21.0)%。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通过球囊导管系统植入蛋?
袁晋青高润霖史瑞文宋来凤宋来凤宋来凤唐承君李永利袁卫民唐承君
关键词:蛋白涂层生物相容性血管成形术
线粒体自噬在容量负荷致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2020年
目的探索PINK1-Mfn2-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结构重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利用野生型C57 BL/6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0 g,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ACF)方法建立心肌结构重构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术后2周组(n=10)、术后5周组(n=10)和术后15周组(n=10),观察不同组别线粒体自噬途径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然后,利用野生型C57BL/6小鼠40只,体重和性别要求同上(分为假手术组、ACF模型组、ACF+阿霉素(AA,10 mg/kg/d)治疗组、ACF+环孢菌素A(CSA,1.5 mg/kg/d)治疗组,每组10只),并以Mfn2基因敲除C57BL/6小鼠ACF模型(n=10)为对照,探索线粒体自噬在心肌重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5周时模型组重构心肌中PINK1的稳定性增强、激活了下游Parkin、自噬体标志物LC3II表达量升高,而P62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线粒体自噬增强。术后15周心脏功能明显下降,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与代偿期相反,此时AA处理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小鼠心肌重构情况明显好转,能量代谢恢复了脂肪酸β氧化为主的高效产能模式,延缓了其心力衰竭进程。而CSA处理组小鼠的线粒体自噬水平明显受到抑制,心肌代谢以糖酵解为主,心肌重构以及心脏功能下降更为显著。Mfn2基因敲除组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进程与环孢菌素处理组相似。结论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肌能量代谢重塑过程,而且对于容量负荷过载导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有重要影响。
崔永春叶振王小康朱瑾彦孟亮袁卫民贾六军王佩合周燕文彭鹏李巨波杨建中岳广新王欣
关键词:心肌重构线粒体自噬
冠脉搭桥专项手术技能培训新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理论授课-离体-在体-总结-离体-在体-考核"双循环强化训练模式(dual-cycle intensive training mode,DCITM)相对于传统"理论授课-离体-在体-考核"单循环基础训练模式(basic training mode,BTM)在心血管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手术基本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8名心血管外科专业在读研究生依次接受BTM和DCITM小班冠脉搭桥血管吻合术基本技能培训,然后以专家评分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BTM比较,DCITM培训出来的研究生手术技术更加娴熟。在小型猪离体心脏冠脉吻合中,规定时间内人均完成吻合口数量明显增加[(2.0±1.0)vs.(5.0±1.5),P<0.05],血管渗漏率明显降低[(92±5)%vs.(30±2)%,P<0.05],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明显缩短[离体:(20.1±2.5)minvs.(12.6±3.3)min,P<0.05];而在小型猪在体冠脉血管吻合中,不同方法培训后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体:(30±2)minvs.(21±3)min,P<0.05]。结论DCITM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优化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临床手术技能训练效果的模式。
崔永春李波罗富良袁卫民罗晓康祁磊李彬唐跃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学临床研究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