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型心
  • 3篇细胞
  • 3篇急性ST段抬...
  • 2篇诱捕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痉挛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破裂
  • 1篇血管
  • 1篇炎症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环境与疾病相...
  • 1篇安县中医院

作者

  • 8篇刘平
  • 4篇白玲
  • 3篇马爱群
  • 3篇卢群
  • 2篇王西强
  • 2篇霍建华
  • 1篇袁祖贻
  • 1篇吴岳
  • 1篇宋安齐
  • 1篇张玉顺
  • 1篇李红兵
  • 1篇白鸿远
  • 1篇钟秋玲
  • 1篇田刚
  • 1篇杨岚
  • 1篇马姗
  • 1篇马云龙
  • 1篇刘静
  • 1篇杨丹丹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自发再通(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SR)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018年1〜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TEMI患者共28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SR组(TIMI血流2〜3级)和非SR组(TIMI血流0〜1级),观察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等,应用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发生SR的预测指标c结果与非SR组相比较,SR组中梗死前心绞痛检出率更高(41.7%比18.7%,P<0.05),单核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入院即刻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和脂蛋白(a)Lp(a)更低[(0.56±0.15)xl09比(0.74±0.14)x 109,(7.45±1.88)mmol/L比(9.92±2.01)mmol/L,(68.08土22.24)U/L比(79.20±26.09)U/L,(143.06±60.57)nmol/L比(192.03±65.87)nmol/L,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单核细胞计数和Lp(a)与STEMI患者发生SR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单核细胞计数和Lp(a)可以作为STEMI患者发生SR的预测因素。
马云龙刘平吴岳田刚李红兵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联合外周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危险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明确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对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AMI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CR的患者79例,并纳入同期入院的AMI后非CR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时快速获得的相关临床指标,逐步纳入变量,构建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AMI患者总的CR发生率为1.1%(79/7159),CR患者院内病死率为77.2%(61/79),占院内AMI死亡患者的34.9%(61/175)。年龄≥65岁(OR=4.49,95%CI:2.48~8.14,P<0.001)、女性(OR=2.03,95%CI:1.06~3.89,P=0.032)、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OR=2.34,95%CI:1.29~4.24,P=0.005)、入院时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OR=2.67,95%CI:1.43~4.98,P=0.002)、单核细胞计数(OR=2.08,95%CI:1.15~3.78,P=0.016)及CK-MB水平(OR=2.42,1.36~4.31,P=0.003)均为预测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步纳进入院时获得的临床基本特征: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心肌组织特异性较高的CK-MB变量,其回归模型预测CR发生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逐步增大,最终模型预测概率值的AUC为0.81(95%CI:0.75~0.86,P<0.001)。结论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可影响AMI患者CR发生。联合上述指标构建回归型,可在患者入院时获得较好的高危CR患者的判断准确性。
马姗白玲刘平宋安齐杜晓军卢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炎症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
双链DNA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与双链DNA (ds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STEMI患者145例,抽取外周动脉血、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另抽取3例正常人外周动脉血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骨架结构及dsDNA含量,并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白细胞等提示心肌梗死的相关指标。分析dsDNA与心肌梗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dsDNA含量和NETs骨架结构明显高于STEMI患者外周动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27);dsDNA含量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185,P=0.030;r=0.168,P=0.049;r=0.337, P=0.003;r=0.181,P=0.033)。结论 dsDNA可能与STEMI的发生相关。
王西强杨丹丹刘静范修德马爱群刘平
关键词:双链DNA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知识竞赛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施和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诊断学知识竞赛"这种教学辅助活动,探讨其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年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诊断学进行到一定课时时进行和不进行知识竞赛,对比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在诊断学试卷效果评价中,基础内容题和临床实践内容题,实验组学生答对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而诊断推理题两组间没有区别。全身物理查体中,实验组的学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断学知识竞赛是一种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辅助活动,在诊断学物理查体和心电图教学结束后以及总复习开始的时间进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动性,及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刘平白玲杨岚袁祖贻钟秋玲
关键词:知识竞赛诊断学教学教学效果
冠状动脉痉挛相关基因NOS3同义突变位点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9例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NOS3基因全部27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中共有4例存在NOS3基因同一位点的同义突变,位于第17外显子的第1998核苷酸位点处的C突变为G(C1998G),使第666位的密码子GCC变为GCG,所编码的氨基酸并未发生改变,仍为丙氨酸(A),其中3例为杂合子(C/G),1例为纯合子(G/G),其余患者及健康人群组均未发现上述突变及已知突变。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中发现的NOS3基因同义突变位点(C1998G)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病相关。
霍建华陈姝萍卢群张俊白玲马爱群刘平
加血生理盐水混合液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诊断右向左分流中的价值
目的:临床中经常使用声学造影诊断右向左分流,本实验为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加血生理盐水混合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诊断右向左分流的差异.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脑卒中和(或)偏头痛患者521例.
刘平张玉顺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促炎、促血栓形成、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NETs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0例,抽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及外周动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NETs及其相关结构,分析NETs及其相关结构与STEMI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NETs结构,外周动脉血中未有明显的NETs结构形成;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大量的NETs相关结构dsDNA生成,与外周动脉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与外周动脉血中NETs相关结构dsDNA呈正相关(Pearson′s P=0.479,P<0.05)。结论:NETs及其相关结构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
王西强杨丹丹白鸿远刘平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陕西人群不同性别腰臀比和体重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收集因ACS年龄、性别、民族匹配的非ACS患者165例,测量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Logistic回归分析WHR和BMI与ACS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女性ACS患者的BMI、WHR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者相比,男性ACS患者的BMI、TG、hsCRP明显升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女性研究对象中,WHR与ACS的回归系数为17.895(P<0.001),BMI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在男性研究对象中,WHR未进入回归方程,而BMI与ACS发生的回归系数为2.62(P=0.001)。结论:BMI与男性ACS的关系更为密切,WHR与女性ACS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刘平霍建华白玲卢群马爱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