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成

作品数:24 被引量:6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小麦
  • 7篇胞间连丝
  • 5篇胚乳
  • 4篇蛋白
  • 4篇动蛋白
  • 4篇细胞
  • 4篇肌动蛋白
  • 3篇英文
  • 3篇荧光显微观察
  • 3篇颖果
  • 3篇显微观察
  • 3篇小麦胚
  • 3篇小麦胚乳
  • 3篇麦胚
  • 2篇营养
  • 2篇原胚
  • 2篇原生质
  • 2篇植物
  • 2篇色层
  • 2篇同化物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4篇张伟成
  • 12篇严文梅
  • 6篇高小彦
  • 5篇王学臣
  • 4篇王冬梅
  • 2篇凌俊
  • 1篇苗龙
  • 1篇荆玉祥

传媒

  • 15篇Acta B...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2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和层析法纯化小麦幼嫩胚乳肌动蛋白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正在发育的小麦幼嫩籽粒中,珠心和胚乳组织内均呈现有活跃的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现象。我们发现胞间运动可被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可逆性抑制,显示出肌动蛋白参与此类运动的可能性。
金仕萍凌俊张伟成
关键词:小麦胚乳肌动蛋白亲和层析法
(二)参与娄师“第二次创业”的点滴回忆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家正经拨乱反正,经济振兴在望.娄成后先生当时已年过古稀,且所任职的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尚在复校建设中,原有的教学、科研基础已在迁陕时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在改革开放新政的激励和鼓舞下,他激起再次创业的迫切愿望.1978年娄先生携祝宗岭先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短暂休整;通过残存资料整理、国际动态追索,初步酝酿了教学与研究的复兴设想.
张伟成
关键词:第二次创业
高等植物中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研究的进展(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壁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 5 0年代中期 ,自吴素萱在葱 (AlliumL .)、蒜 (AlliumsativumL .)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 ,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 ,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 :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 ,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2 )通过对蒜芽鞘、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 ,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 ,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 ,核和胞质各组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 ;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 ,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 ,胞间通道明显扩大 ,可达 10 0~ 30 0nm ,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 ;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 ,与?
张伟成
关键词:高等植物原生质胞间连丝
小麦颖果中反足细胞衰退过程的结构变化及其对胚乳形态建成的作用被引量:7
1988年
小麦颖果发育初期,胚囊合点端的反足器由外向内逐步衰退。反足细胞在原生质结构经历剧烈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输出其内含物,哺育邻近游离核胚乳的增殖、生长,承担着转运与供应营养的双重职责。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淀积,有利于反足细胞内含物中的溶质向胚乳输出。但是,反足细胞原生质组分中的一部分,其结构解体的程度是有限的;以大分子结构物的形式经共质体途径而转移,是反足细胞以内含物哺育胚乳所采用的又一重要方式。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局部位点上宽阔胞质通道的形成,是胞间关系上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结构变动,核物质、内质网槽库片段,质体、线粒体等,经此而向发育中的胚乳迁移。推断,物质的这种运转方式,对于胚乳在形态建成初期的迅速增殖、生长有重要意义。
张伟成严文梅娄成后
关键词:颖果胚乳小麦
全文增补中
小麦胚乳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分布格局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6
1998年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嫩胚乳为材料,经TritonX100抽提、DGD(diethyleneglycoldistearate)渗透、包埋,制备去包埋剂超薄切片,对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的分布格局与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由所获图像可见,胞质骨架呈主要由微管、微丝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5~7nm的微丝在多处从网络表层向胞壁界面方向突出,并时而可见其横贯分界壁连接相邻骨架网络而将相邻细胞骨架联成一体。胚乳组织中微丝的跨胞分布以两种形式存在,直径达100~200nm微丝束的跨越和单个微丝的分散贯穿,看来这与该组织中开放态胞间通道与正常胞间连丝同时并存相吻合。初步讨论了微丝参与正常胞间连丝结构的可能性。
张伟成李瑞秋严文梅高小彦
关键词:胚乳微丝胞间连丝小麦超微结构
渗透胁迫引起玉米根冠处胞间连丝的ATP酶活性下降(英文)被引量:3
1997年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短期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根冠区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变化。经历了质壁分离后,在根冠细胞仍然可以观察到许多从“撤退”的周质出发向细胞壁辐射的纤丝。利用ATP酶活性产物(磷酸铅)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处沉积的特点,发现这些纤丝是质膜围绕原生质而形成的管状结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这些纤丝依然与胞间连丝相连。与对照(未胁迫)相比,受渗透胁迫细胞胞间连丝处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能量代谢在局部区段的抑制会影响胞间连丝的生理活性,可能包括胞间连丝的扩散调节能力和分子扩散上限的改变。
苗龙王学臣张伟成
关键词:玉米根冠渗透胁迫胞间连丝腺苷三磷酸酶
植物细胞单体及多聚态肌动蛋白的选择测定:DNaseⅠ抑制法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利用单体actin可专一性抑制DNase Ⅰ活性的原理,建立了一套简便、准确的测定actin含量及其状态的生化方法。并对actin抑制DNase Ⅰ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金仕萍凌俊张伟成
关键词:植物肌动蛋白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2mg/L2,4-D+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张伟成严文梅单双健
关键词:胚细胞
小麦原胚基端组织的结构变化与营养物质的摄取被引量:5
1990年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原胚发育过程中基端一侧边缘持续地出现少数细胞呈现衰退与结构解体的现象。电镜观察揭示,解体原生质与外围胚乳解体产物相混和;相邻的原胚存活细胞通过界面壁上存留的胞间连丝或开放孔道与外围介质间建立起直接的沟通,从而各种物质可通经类似“外连丝”的共质体通道或质膜上的内吞过程进入原胚内部。外围原生质解体产物中大分子物质因之而掺入,如解体核物质、线粒体、胞质颗粒等的迁移以及富含丝状物囊泡的内吞等,是原胚获得营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原胚内部密集分布的胞间连丝中有一部分转变为开放态,大分子结构物经此而穿越,有利于加速细胞内含物在原胚内部的再分配。原胚基端经历的这种结构变动,可以认为是与摄取营养相适应的一种特定的分化,因之而加强了物质的内外交流,显然有效地保证了原胚细胞增殖、生长、分化时的营养需求。
张伟成严文梅单双健高小彦
关键词:小麦原胚营养摄取
小麦胚胎分化时营养吸收一种可能方式的细胞学论据被引量:8
1999年
以光学与电子显微镜术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胚胎分化时胚根鞘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与营养吸收相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在分化前期胚根鞘顶端的球状突起处和颈区朝向颖果背面一侧的特定位点上出现了结构的变更;外沿局部细胞的衰退瓦解导致这些区段内侧存活细胞分界壁上出现大量残存的胞间连丝。不透膜的荧光物质、分子量达43kD的FITCdextran可进入球状突起和颈区多处细胞,表明残存胞间连丝仍具有共质传输功能,是分化幼胚摄取外围介质中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分化进程中颈区的短时期局部缺损与随后的修复以及衰退区周围多层细胞胞间通透性的显著增大,既有利于外源物质的适时与大量掺入和在细胞间的快速运转,并仍保持了胚根鞘的结构完整,与分化前期胚胎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正相适应,显示出胚根鞘的颈区比之球状突起处在营养吸收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张伟成严文梅高小彦
关键词:胞间连丝胚根鞘营养吸收小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