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红
-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死腔分数与患者死亡风险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死腔分数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纳入2013年2月-2015年10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8例,统计分析各呼吸变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ARDS患者T=1天和T=2天分别为VD/VT显著性高于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5,P=0.008;t=3.67,P<0.001);T=1天A组和B组ARDS患者Pa O_2/Fi O_2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t=1.758,P=0.041);T=2天A组和B组ARDS患者在Pa O_2/Fi O_2和Fi O_2上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t=2.255,P=0.013;t=1.781,P=0.041);T=1天和T=2天时,VD/VT与ARDS患者死亡率之间关系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09;P=0.018)。结论通过测定ARDS患者VD/VT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对于早期VD/VT升高或者VD/VT持续性增高的患者,其与ARDS患者高死亡风险相关联。
- 陈利红张蕾刘红娟刘昱李娜王雪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
- UBE2C表达对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泛素结合酶E2C(UBE2C)表达对肝内胆管癌(iCCA)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2例iCCA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UBE2C转录水平。选取58例根治性切除术后iCCA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UBE2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使用siRNA沉默RBE细胞中UBE2C的表达,通过MTT与Transwell实验检测UBE2C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iCCA组织中UBE2C表达上调,其表达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以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UBE2C阳性患者预后明显不良。细胞学实验发现沉默UBE2C后,iCCA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下降。结论:UBE2C表达具有评估iCCA预后的价值,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从而发挥促癌作用,有可能成为iCCA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 许敏薛栋王黎昭陈利红孙祺
- 关键词:胆管上皮癌预后
- 后疫情时代《急诊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新举措。疫情之后,线上课堂如何与真实的线下课堂进行融合成了众多教师们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急诊医学》线上、线下教学的实施、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急诊医学》线上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在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展望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趋势,以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 马红叶刘昱孙婧婧陈利红郭利涛张蕾
- 关键词:急诊医学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
- 手术者经验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影响的研究
- 石秦东滕琰刘昱陈利红张蕾王雪
- 手术者经验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影响的研究
- 目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已成为ICU常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为观察手术者经验的积累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实施成功率、并发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方法收集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入
- 石秦东滕琰刘昱陈利红张蕾王雪
- 文献传递
- 肝损伤患者利奈唑胺的治疗药物监测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究肝损伤患者中利奈唑胺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化的因素,并对疗效及其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进行分析。方法根据Child-Pugh-Turcotte评分等级将使用利奈唑胺标准给药方案(600 mg,1次/12 h)的肝损伤患者分为轻度肝损伤组(Child-Pugh-Turcotte A级)、中度肝损伤组(Child-Pugh-Turcotte B级)和重度肝损伤组(Child-Pugh-Turcotte C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收集利奈唑胺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利奈唑胺Cmin的因素。统计肝损伤患者中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对细菌清除率及其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共监测30例肝损伤患者。重度肝损伤患者利奈唑胺Cmin显著高于轻、中度肝损伤患者[(19.3±6.5)mg/L对(7.5±3.2)mg/L,P<0.05;(19.3±6.5)mg/L对(11.6±3.2)mg/L,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肝损伤组中分别有11.8%、42.1%和66.7%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利奈唑胺Cmin与患者年龄(≥65岁)、查尔森合并症评分(≥4分)和重度肝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肝损伤患者中利奈唑胺对细菌清除率为70.0%,诱导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0.0%。结论在肝损伤患者使用标准给药方案后利奈唑胺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特别是中度和重度肝损伤患者,并且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年龄、查尔森合并症评分和重度肝损伤是利奈唑胺体内浓度的影响因素。肝损伤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孟丹丹陈利红董亚琳韩欣妍窦林杰张迪董海燕
- 关键词: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肝损伤血小板减少
- 脓毒症治疗中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影响的差异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比较脓毒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使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混杂因素进行矫正,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用药3 d时,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患者PCT和CRP水平较未用药(0 d)变化。结果共纳入474例患者,利奈唑胺组249例,万古霉素组225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矫正混杂因素后分析表明,与未用药相比,用药3 d时利奈唑胺组患者PCT水平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8 μg/L对3.1 μg/ L(P <0.001)和75.1 mg/L对46.8 mg/L(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万古霉素组患者PCT水平和CRP水平的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矫正混杂因素后的179对患者中,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患者在生存率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6.0%对81.6%,P=0.251;46.9%对45.3%,P=0.750)。结论在脓毒症患者中,利奈唑胺使用3 d可显著降低PCT和CRP水平,起效更快,但对于治疗结局,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董海燕韩欣妍孟丹丹窦林杰董亚琳陈利红樊迪
- 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脓毒症
- 脓毒症患者使用美罗培南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预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脓毒症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后继发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预测因素。方法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使用美罗培南后脓毒症患者继发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联合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各个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76例患者中有25例(32.9%)继发MDRO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用药时间(d)[OR=1.349(1.131~1.609),P=0.001]及机械通气[OR=6.965(1.532~31.672),P=0.012]是脓毒症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后继发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经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所建立的联合预测因子[Lβ(Y)]预测效能优于其他单个指标,当联合预测因子值大于13.24时,患者继发MDRO感染的风险加大(P<0.001)。结论美罗培南用药时间(d)、机械通气和MDRO感染相关。临床实际中可以根据联合预测因子对使用美罗培南的脓毒症患者继发MDRO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当Lβ(Y)>13.24时,患者继发MDRO感染的风险加大,需加强临床监护。
- 陈利红韩欣妍张晓霞窦林杰董海燕
- 关键词:美罗培南脓毒症多重耐药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