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璐

作品数:68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儿童
  • 39篇细胞
  • 30篇白血
  • 30篇白血病
  • 29篇淋巴
  • 26篇急性
  • 22篇淋巴细胞
  • 18篇肿瘤
  • 18篇急性淋巴细胞
  • 17篇疗效
  • 16篇儿童急性
  • 12篇细胞性
  • 11篇预后
  • 10篇淋巴细胞白血...
  • 10篇化疗
  • 9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9篇淋巴细胞性
  • 9篇淋巴细胞性白...

机构

  • 6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7篇董璐
  • 64篇陈静
  • 62篇汤静燕
  • 62篇潘慈
  • 61篇薛惠良
  • 59篇周敏
  • 55篇顾龙君
  • 27篇王耀平
  • 25篇江华
  • 14篇沈树红
  • 13篇罗长缨
  • 7篇罗长樱
  • 6篇蒋黎敏
  • 3篇徐翀
  • 3篇叶启东
  • 3篇王坚敏
  • 3篇徐敏
  • 3篇陆梅华
  • 2篇李本尚
  • 2篇张蓓

传媒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8篇中国小儿血液...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3篇中国抗癌协会...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0
  • 20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L-2005方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ALL-2005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髓外白血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5月共218例ALL患儿,采用ALL-2005方案进行治疗,总结其临床及治疗情况。结果 218例ALL患儿中,5例初诊时伴CNSL,1例于诱导治疗期间发生CNSL,4例于维持治疗期间发生CNSL;1例初诊时伴TL发生,4例维持治疗期间发生TL。经治疗,2例CNSL患儿骨髓复发,其余8例均缓解至今;TL患儿1例骨髓复发,1例放弃治疗,3例缓解至今。结论 ALL-2005方案疗效良好,有利于提高患儿长期生存质量。[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12-414]
薛惠良汤静燕陈静潘慈周敏董璐汤燕静王坚敏叶启东顾龙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血糖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化疗期间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的概率及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性高血糖与药物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收治594例ALL患儿,以2005年5月1日为分界线,之前的197例ALL初治患儿和43例复发再治患儿应用XH-99方案;之后的354例患儿按儿童ALL-05方案进行化疗。在应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检测空腹血糖,对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患儿采取暂缓L-ASP化疗,减少激素剂量,以及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措施。结果共12例患儿发生药物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为2.02%;发生高血糖患儿与未发生高血糖患儿比较,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岁对5.0岁,P<0.01)。两种治疗方案患儿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2例药物性高血糖患儿经治疗后,均得到控制。未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患儿中发生药物相关性胰腺炎2例。结论 ALL患儿采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率约2%,年龄是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重要因素,药物性高血糖可控制。[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15-417]
潘慈汤静燕薛惠良董璐周敏江华叶启东顾龙君陈静
关键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005方案治疗失败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失败的原因。方法将初治ALL失败病例分为诱导治疗失败、复发和依从失败以及治疗相关死亡三类,回顾性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 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共388例初治ALL患儿,随访时间中位数48个月(24~72个月)。101例患儿治疗失败,总失败率为26.0%;其中诱导治疗失败6例,复发69例,依从失败17例,治疗相关死亡9例。骨髓复发率为13.2%,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为2.4%,男性患儿睾丸复发率为3.9%。388例ALL患儿中,300例B系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第35天监测微小残留病(MRD),MRD≤0.01%患儿的复发率为15.4%,而MRD>0.01%患儿为2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8,P=0.016)。结论复发是导致ALL-2005方案治疗ALL失败的主要原因,诱导治疗第35天MRD水平可以预测患儿的预后。
范丹薛惠良陈静潘慈沈树红董璐周敏叶启东江华王坚敏汤燕静胡文婷顾龙君汤静燕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
以静脉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移植治疗43例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
目的:评价以静脉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自身移植治疗儿童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探索中国儿童合适的静脉马法兰剂量。方法:所有患儿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骨髓、影象学等检测准确分期,经历了8~18个疗程的化疗后采集造血...
陈静董璐顾龙君汤静燕潘慈薛惠良周敏王耀平
关键词:儿童
文献传递
儿童尤文肉瘤类肿瘤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提高对儿童尤文肉瘤类肿瘤的认识及疗效,评价应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2002方案化疗(简称RS-2002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制定并实施以个体因素相关的诊断治疗方案,对1997年9月至2006年9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治尤文肉瘤类肿瘤患儿进行分析。连续病例总数为19例,家长放弃治疗5例,其余14例进入治疗方案,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7.04岁(范围:1.58~11.67岁),〈10岁9例;就诊时为局限性疾病9例,伴远处转移性病变5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获得病理学明确诊断,分型为尤文肉瘤9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采用多学科联合综合治疗模式,根据疾病的扩散程度进行临床分组,不同组别接受不同强度的化疗方案。肿瘤局部控制方法为手术切除及(或)局部放疗。对患儿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及停药随访中进行影像学跟踪评估。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患儿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随访至2007年4月30日,13例患儿存活。11例处于无复发状态,中位随访蛸为41个月(7~115个月);3例复发,疾病复发距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3个月(16~30个月)。10年总生存率(OS)为88.9%±10.5%,10年无疾病复发率(DFS)为72.2%±13.8%。1例患儿发生第二肿瘤。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及RS-2002化疗方案能有效并安全地治疗儿童尤文肉瘤类肿瘤。
潘慈汤静燕薛惠良陈静董璐周敏叶启东王耀平
关键词:儿童肿瘤综合疗法
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与预后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305例ALL患儿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型,并按型分层治疗。结果在305例ALL患儿中T系ALL患儿43例,其中男34例(79.1%),平均年龄7.8(2.2~16.4)岁,大于10岁的患儿29例(67.4%),中危和高危组患儿分别为11例和32例,WBC≥50×10^9/L27例(62.8%),骨髓形态学分型L232例,22例患儿出现纵隔增宽。与B系ALL患儿比较,T系ALL患儿存骨髓形态学分型L2比例、大于10岁患儿的比例和WBC≥50×10^9/L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缓解治疗中,T系ALL患儿泼尼松窗口试验反应好和第19天骨髓未达缓解的比例分别为62.9%和57.9%,与B系ALL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14例T系ALL患儿复发,完全缓解至复发时间为(1.2±1.5)年。T系ALL患儿的8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0.2±10.1)%、(51.4±11.6)%和(49.8±9.9)%,而B系ALL患儿的8年EFS率、RFS率和OS率分别为(72.1±3.0)%、(83.2±2.7)%和(76.6±2.9)%(P值均〈0.01)。结论T系ALL患儿在年龄、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形态学分型上和B系ALL患儿存在差异,早期治疗反应以及远期疗效较B系ALL患儿差。
叶启东顾龙君汤静燕薛惠良陈静潘慈董璐周敏
关键词:白血病T细胞急性
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效抗原组合及其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各有效抗原组合的发生频率及其与临床预后因素相关性。方法对289例初发B—AL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每组4个抗原,共9个抗原组合检测,统计各有效抗原组合的发生频率并与国外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各抗原组合在临床预后因素分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1)327例初发B-ALL患儿中,289例存在至少1组可用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的有效抗原组合,其覆盖率为88.4%。(2)不同有效抗原组合的发生频率不同,以TdT组频率最高,为70.59%。(3)部分有效抗原组合与临床表型以及治疗反应相关,CD58组和TdT组与良好预后因素相关,而CI)66c组和CD38组与不良预后因素相关。结论B—ALL不同有效抗原组合的发生频率不同,在中国患儿中的表达与国外报道有差异。TdT组有高表达频率,可作为简化的MRD检测目标组合。发生频率较高的4个抗原组合可以为无初发时MRD记录的患儿的疗效评估和治疗强度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部分有效抗原组合对临床预后产生影响,可能为B—ALL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刘茵汤静燕徐翀顾龙君薛惠良陈静潘慈董璐周敏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儿童
儿童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多种预后影响因素对儿童非成熟B细胞性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的影响,寻找可能的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方法对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P170、融合基因以及泼尼松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数、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骨髓象以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骨髓微量残留病(MRD)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并动态观测治疗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治疗前P170水平等对治疗对无事件生存率无影响(P>0.05);年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泼尼松治疗反应、诱导缓解第19天骨髓象、融合基因、以及CR时MRD水平等则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免疫分型、是否具有髓系标记以及临床危险度分组对治疗预后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进入本研究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中,预后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外周血WBC≥50×109/L、Cμ阳性、MRD阳性以及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等(P<0.05)。而性别、年龄、治疗前P170水平、CD10/CD33/CD13是否表达、危险度分组以及治疗第19天骨髓象等对预后并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根据患者治疗第19天骨髓象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非成熟B系ALL中,治疗前外周血高白细胞数、Cμ阳性、融合基因检测阳性以及诱导缓解结束后MRD≥0.01%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而早期治疗反应(第19天骨髓象)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江华顾龙君薛惠良汤静燕陈静潘慈徐翀董璐周敏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微量残留病儿童
儿童早幼粒白血病治疗初期血液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维甲酸治疗儿童早幼粒白血病初期血液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治疗32例儿童早幼粒白血病,观察治疗初期白细胞、血小板、诱导分化细胞的改变,同时观察DIC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生和转归。结果①维甲酸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升高是一个常见症状,也会发生高细胞综合征,需积极处理;②维甲酸诱导过程中,外周血、骨髓中诱导分化细胞的出现对诊断、疗效评价有着重要作用;③血小板的回升在维甲酸治疗过程中,常提示疾病的缓解;④维甲酸治疗APL,减少了DIC的发生,改善了APL的出血程度,大大提高了APL的缓解率。结论维甲酸治疗APL初期,血液学的改变评估对于本病确诊及疗效评判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薛惠良陈静叶启东周敏董璐潘慈汤静燕顾龙君
关键词:维甲酸砷剂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总结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24例(37.5%)无不良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良好,40例(62.5%)有不良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反应不佳,64例惠儿中58例达到CR,其中55例一疗程达到CR(85.94%),总CR率为90.63%,平均CR时间为38.45(25~56)天;13例复发(22.41%),平均复发时间为CR后15.77(2~58)个月;9例死亡(14.06%),其中4例死于感染,5例死于复发;随访中有21例失访,其中7例为复发后,10例为CR后,4例为未CR者,3例患儿接受移植,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移植后疾病复发,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占11.76%,其中1例乙肝(50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5、32、60个月),1例女孩4个月时发生第二肿瘤恶性葡萄胎,治愈存活至今。64例病人7年EFS:(37.31±7.23%),7年OS:(54.40±6.51%)。结论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淋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
陈静顾龙君汤静燕薛惠良潘慈董璐叶启东江华周敏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青少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