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黎明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3篇血性
  • 3篇失血
  • 3篇失血性
  • 3篇失血性休克
  • 2篇后叶
  • 2篇出血
  • 2篇创伤
  • 2篇垂体
  • 2篇垂体后叶
  • 2篇垂体后叶素
  • 1篇低容量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加压素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疗法
  • 1篇死亡率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45...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3篇何绍明
  • 3篇雷黎明
  • 1篇张干
  • 1篇张继刚
  • 1篇周宁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创伤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时的复苏策略研究近况
2010年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与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导致血液丢失增多、凝血功能障碍及死亡率增高,新近提出了许多新的复苏策略,如延迟复苏、低压复苏和血管加压素复苏等。
雷黎明何绍明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控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加压素死亡率
垂体后叶素对重度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对重度未控制失血性休克(UHS)犬的复苏效果。方法重度UHS模型犬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泵注垂体后叶素;B组间断推注垂体后叶素0.4u/kg;C组间断推注垂体后叶素0.8u/kg。维持MAP不低于40mm Hg。检测放血前即刻(T0)、放血后1h(T1)、放血后2h(T2)、止血并充分液体复苏后2h(T3)的血气、TNF-α和IL-10,记录出血量、存活率。结果在未控制性失血期,A组的失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与A、B组比较,C组T2和T3时点的碱剩余(BE)和血乳酸(BL)降低,IL-10升高,TNF-α降低(P<0.05或P<0.01)。B组72-h存活率62.5%,明显低于A、C组的100%(P<0.05)。结论在重度UHS的模型犬,间断静注0.8u/kg的垂体后叶素比泵注和间断静注0.4u/kg的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好。TNF-α和IL-10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雷黎明张继刚周宁何绍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垂体后叶素
创伤早期未控制性出血非手术疗法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低容量液体复苏、脑垂体后叶素复苏对创伤早期重度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24只,股动脉放血,制作重度UHS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A组(延迟复苏组);B组(低容量液体复苏组);C组(脑垂体后叶素组)。观察各组放血前即刻(T0)、达到目标血压时(T1)、实施三种复苏方法后1 h(T2)、复苏平稳后2 h(T3)各时点的HR、MAP、CVP、血气分析及各组的出血量和72 h存活率。结果 T2时点,A组的CVP、MAP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T3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T0;在T2时点,A组的PaO_2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心静脉血乳酸(BL)和碱剩余(BE)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BE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点,B组和C组的BL和BE均组和明显高于T0时点(P<0.01),低于T1时点(P<0.01)。三组间的Hct、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 h内存活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低容量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重度UHS时的存活率;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优于低容量液体复苏。
雷黎明张干何绍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脑垂体后叶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