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欣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死因构成
  • 2篇住院死亡患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白细胞
  • 2篇外周血白细胞...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张欣欣
  • 5篇张文
  • 4篇王怀宇
  • 3篇陈丽梅
  • 3篇张慧云
  • 2篇牟怡平
  • 2篇王梦昌
  • 2篇习杰英
  • 2篇彭蓉
  • 2篇左煌
  • 1篇樊书娟
  • 1篇李红霞
  • 1篇樊婷
  • 1篇刘心
  • 1篇王静
  • 1篇谢铭
  • 1篇王静
  • 1篇谢铭
  • 1篇樊婷

传媒

  • 3篇中国病案
  • 3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4年-2021年某三甲医院1185例恶性肿瘤住院死亡患者死因构成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某院恶性肿瘤住院死亡患者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特点,为确定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方向提供信息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全院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死亡1185例,分年度对死亡患者从性别、年龄、根本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5例患者,各年度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6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62.4%,60岁~69岁年龄组死亡构成比最高;前10位死因构成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2.5%)、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18.6%)、胃恶性肿瘤(7.1%)、髓样白血病(4.7%)、胰恶性肿瘤(4.6%)、食管恶性肿瘤(3.8%)、结肠恶性肿瘤(3.5%)、乳房恶性肿瘤(2.8%)、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2.8%)、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2.7%);男性第1死因顺位与总人数相同,女性第1死因顺位为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乳房肿瘤为女性第3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各年度前10位死因变化趋势,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死亡呈上升趋势。结论60岁以上人群是恶性肿瘤死亡重点人群,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是死因前两位的肿瘤。在加强重点人群肿瘤筛查力度的同时,应重视结肠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扼制其死因上升趋势。
张文龚莎张阳华张欣欣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因构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治疗剂量与复发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亚砷酸(ATO)的治疗剂量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复发的相关性以及ATO的最佳剂量与疗程。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榆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08-2015年收治APL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比较复发组与持续缓解组的临床特征。通过统计治疗达2年时ATO的使用剂量,以指南推荐剂量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ATO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比较2组的复发率。采用ROC曲线分析ATO剂量的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2年时ATO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7.7%和2.5%(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2年时ATO剂量>22.4 mg/kg为疾病复发的独立防止因素(OR=0.119,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达2年时ATO的剂量的界值为8.765 mg/kg,ATO剂量大于8.765 mg/kg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小于8.765 mg/kg组。结论:APL的复发与ATO的使用剂量相关,足量使用ATO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王怀宇张慧云刘湲张欣欣龚莎陈丽梅王梦昌习杰英刘心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疾病复发亚砷酸
PDCA循环法在COVID-19流行病学史专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应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方法解决某三甲医院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运行病历的流行病学史缺陷。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平台系统,收集西安交通大学某附属医院2020年1月26日—2020年2月26日住院680例患者及门诊500例患者流行病学史资料,核对书写的规范性,采用PDCA方法进行校正。结果 680份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史记录有缺陷病历104份,缺陷率为15.3%,其中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史80份,占11.8%,非新型冠状病毒收治科室如眼科、耳鼻喉科等缺陷率14.2%,高于新型冠状病毒收治科室如感染科、呼吸科等的缺陷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行病学史书写不规范20份,占2.9%,使用PDCA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后合格率100%。抽查500份门诊病历,门诊合格率100%,缺陷率0%。结论面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PDCA循环质量控制方法可以规范流行病学史书写,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
康娅张欣欣许莹彭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PDCA
颅内出血及开颅血肿清除术编码质量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编码错误原因,探讨不同出血部位的诊断编码及手术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率。方法检索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出院病案中医师主要手术名称包含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住院病案首页。其中符合条件的病案共227份。检查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编码的准确性,并对编码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27份病案中,主要诊断错误编码为12例,错误率5.29%,其中,脑叶出血错编率最高,占比2.2%;主要手术编码错误例数为39例,错误率17.18%,其中脑内血肿清除术错编率最高,达18.88%;通过分析发现错误原因与编码员未仔细阅读病案、缺乏相关解剖学知识、对该类疾病及手术编码知识掌握欠缺、医师病历书写不规范等原因有关;结论颅内出血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编码错误率较高,需要不断加强医师病历书写质量,不断提高编码员自身素质水平,还需要建立长效质控机制,对住院病案首页及编码进行质量控制,逐步提高填写及编码质量。
张欣欣张文张锐
关键词:颅内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疾病编码手术编码
我国罕见病健康数据监测平台的建设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罕见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资源分散,流行病学、诊疗、用药等相关数据基础薄弱,阻碍了其研究进展。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成两个国家级罕见病数据库,作为疾病诊治和数据产生的有效载体,医院有责任建立完善的院端罕见病数据收集平台和病例上报系统,保证罕见病登记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通过阐述现阶段我国罕见病病例登记发展现状,总结医院在罕见病病例登记上报过程中的问题,从制度建设、指标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建立院端罕见病登记上报系统进行展望,旨在为建立完善的国家罕见病健康数据监测平台提供借鉴。
张文许莹张欣欣聂晓英李汶嘉左煌
关键词:罕见病病例登记信息系统
2742例住院死亡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某院住院死亡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特点,为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信息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6年间某院全院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住院患者共384986例,其中死亡患者2742例,分年度对死亡患者从性别、年龄、季节、根本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42例住院死亡患者,各年度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6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65.39%,70岁~80岁年龄组死亡构成比最高。在季节分布中死亡发生在冬季较多。前3位死因构成依次为恶性肿瘤(36.8%)、循环系统疾病(30.0%)、呼吸系统疾病(9.5%)。将前后3年前3位死因进行比较,恶性肿瘤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病死率各年度变化较为平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住院死亡患者具有性别、年龄及季节特征。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从恶性肿瘤转为循环系统疾病。医院应根据患者死亡一般特征及根本死因构成、变化趋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公众健康管理水平。
龚莎彭蓉张阳华康娅张文牟怡平王怀宇张欣欣
关键词:住院患者公众健康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某三级医院落实功能定位的案例分析
2024年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各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某三甲医院在医院功能定位落实过程中,总结了现阶段医院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精细化管理程度不足;②学科发展方向不明晰;③医疗运行效率提升遇到瓶颈;④支付方式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医院于2022年5月启动了精细化管理实践。以外科科室为试点,通过信息系统建设为精细化管理提升奠定基础,通过管理流程优化提高医疗运行效率,通过亚专科和学科联盟建设提高学科整体竞争力,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以上措施有效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效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张文张欣欣许莹李汶嘉闫学丽张肖在杨晓雨康娅胡颖辉孔德莹郭艺萍张阳华樊书娟牟怡平李红霞左煌
关键词:绩效考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死亡率关系
王怀宇张欣欣张慧云王静陈丽梅谢铭樊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死亡率关系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近8年来11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诱导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及整个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的高危患者中,无论治疗前、治疗后及整个病程中,早期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极高危阈值为70×10~9/L(P<0.05),治疗后的极高危阈值为96.4×10~9/L,在整个病程中的极高危阈值为91.5×10~9/L(P<0.01),超过极高危阈值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各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与患者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有效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APL早期死亡率。
王怀宇张欣欣张慧云王静陈丽梅王梦昌习杰英谢铭樊婷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早期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