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志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手术
  • 4篇皮瓣
  • 4篇外科
  • 3篇修复外科
  • 3篇修复外科手术
  • 3篇外科皮瓣
  • 3篇外科手术
  • 2篇支皮瓣
  • 2篇舌切除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功能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组织瓣
  • 2篇穿支
  • 2篇穿支皮瓣
  • 1篇胸大肌
  • 1篇胸大肌肌皮瓣
  • 1篇咽肿瘤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8篇李德志
  • 6篇徐震纲
  • 6篇张彬
  • 4篇唐平章
  • 2篇刘绍严
  • 2篇张永侠
  • 2篇王军轶
  • 2篇吴跃煌
  • 1篇安常明
  • 1篇鄢丹桂
  • 1篇万汉锋
  • 1篇毛驰
  • 1篇刘杰
  • 1篇万经海
  • 1篇李正江
  • 1篇倪松

传媒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功能重建
目的:评价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与游离组织瓣用于全舌或近全舌切除缺损修复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舌癌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病例。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和术后拔管率、进食及言语功能恢...
王军轶张彬李德志唐平章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游离组织瓣舌切除术
文献传递
上颌骨缺损类型与游离组织瓣修复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不同游离组织瓣I期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游离组织瓣I期修复因肿瘤切除造成的上颌骨缺损共66例,其中43例为术后复发挽救性手术?46例患者曾行放射治疗。上颌骨Brown缺损类型分别为:I型10例,Ⅱ型13例,Ⅲ型23例,Ⅳ型20例。游离组织瓣种类有:腓骨肌皮瓣26例,前臂桡侧皮瓣10例,背阔肌肌皮瓣7例,腹直肌肌皮瓣7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7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5例,背阔肌-肋骨肌皮瓣2例,髂骨肌皮瓣2例。术后对29例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评估。结果游离组织瓣修复成功率为93.9%(62/66)。修复失败的4例中3例为腹直肌肌皮瓣,1例为腓骨肌皮瓣。术后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估,62.1%(18/29)的患者恢复普通饮食,交流基本无障碍的比例为82.8%(24/29),对外观满意的比例为86.2%(25/29)。结论对于上颌骨I型缺损建议主要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Ⅱ型和Ⅲ型主要以游离腓骨肌皮瓣,Ⅳ型采用穿支皮瓣修复。
张永侠张彬李德志徐震纲唐平章
关键词:外科皮瓣上颌骨上颌窦肿瘤修复外科手术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1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1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及喉癌复发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下咽环周及颈段食管缺损以游离空肠进行I期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游离空肠坏死6例,游离空肠移植成功率94.6%(106/112);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分别为8.9%(10/112)、12.5%(12/96);围手术期死亡率1.8%(2/112)。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空肠坏死和2例保留喉患者未恢复经口进食外,其余103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2d恢复经口进食。结论游离空肠移植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吞咽功能恢复快。对颈动脉未受侵,能保证手术安全切缘的患者,建议首选游离空肠修复。
鄢丹桂张彬李德志毛驰徐震纲唐平章
关键词:下咽肿瘤食管肿瘤修复外科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起源于鼻腔schneiderian上皮,是一种少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物,具有局部侵犯、易复发、可恶变的特点。明确NIP的病因、治疗以及复发和恶变的特点,一直是临床上的研究热点。1854及1855年,Ward[1]及Billroth[2]首先报道了这种病变。
梁青壮李德志徐震纲吴跃煌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
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血管缺失时的替代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当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血管(简称皮穿支)缺失时,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替代方案完成修复过程。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中发现皮穿支缺失或不足,尝试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皮瓣(5例),股前内侧皮瓣(3例)进行替代。结果全部8例替代皮瓣的制备均获得成功,无需再次选择新的供区。皮瓣制备时间50~85min。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血管蒂长度6~10cm,血管蒂动脉外径2.5~3.0mm,静脉外径2.5~3.5mm。3例股前内侧皮瓣中,血管蒂长度10-15cm,1例采用股直肌支为蒂,动静脉外径均为1.0mm,另两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动脉外径分别为3.5和3.0mm,静脉外径均为3.5mm。7例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植皮。8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供区并发症。结论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内侧皮瓣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缺失时的良好替代方案。
刘杰张彬李德志倪松安常明徐震纲刘绍严
关键词:外科皮瓣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
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功能重建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与游离组织瓣用于全舌或近全舌切除缺损修复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舌癌患者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后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率、进食及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行全舌切除5例,近全舌切除33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5例次(含游离瓣修复失败胸大肌肌皮瓣补救2例),1例术后肌皮瓣完全坏死,成活率96.0%(24/25)。游离组织瓣修复15例次,2例术后组织瓣完全坏死,成活率86.7%(13/15),两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胸大肌修复组和游离瓣修复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率分别为65.2%(15/23)和100%(13/13),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2.2%(12/23)和100%(12/1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进食功能游离瓣修复组优于胸大肌修复组(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和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患者术后恢复经口进食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颌骨连续性的保留是影响恢复进食的惟一因素。术后言语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4)。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是影响舌癌全舌、近全舌切除舌重建术后进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采用游离组织瓣较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更有利于保留或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因此,建议首选体积合适的游离组织瓣进行全舌、近全舌重建。
王军轶张彬李德志李正江刘绍严吴跃煌徐震纲唐平章
关键词:外科皮瓣舌肿瘤舌切除术修复外科手术
一种睾丸相关基因HO324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李德志
关键词:大肠杆菌
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手术缺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技术,对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一期修复14例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8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例。结果 14例皮瓣中13例游离穿支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成活率为93%。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2例继发颅内感染。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并一期愈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游离穿支皮瓣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将供区的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适用于颅底晚期复发肿瘤,是颅底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万汉锋张彬万经海张永侠李德志徐震纲
关键词:穿支皮瓣颅底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